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
---|---|
古蹟編號 | 19970401000002 |
古蹟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碑碣 |
古蹟登錄理由 | 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為高約一六○公分,寬約七四公分的玄武岩碑石。民國6年(大正6年,1917)9月15日,日人開鑿能高道東段,於大正7年6月30日完工,計長約四十四公里,日人稱為「能高跨越道路」。根據日本史料記載,能高跨越道路起點從花蓮港鐵路南下約十二公里處的初音站起,沿木瓜溪經過「瑪得蘭蕃社」,再攀越海拔二四二四公尺的峻峭天長山,經桐里、坂邊、奇萊山莊、東能高到達縣界,再跨越稜線海拔二八一八公尺的奇萊主峰,到富士接合歡橫貫道往霧社,即是能高跨越道路,此路由初音到霧社全長九十公里。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古蹟縣市 | 花蓮縣 |
古蹟地址 | 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位於西寧寺(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吉安路6段839號)側面 |
經度 | 121.523234 |
緯度 | 23.948884 |
所屬主管機關 | 花蓮縣政府 |
相關網站 | - |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地圖資訊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材質為變質灰長岩,「殉職者之碑」則為雲母石英片岩。與其鄰近溪谷沿岸地質岩相比較,此二碑石材皆為此區溪谷地質構造相符。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目前由西寧寺負責人以鐵皮層覆蓋予以保護,並供人膜拜。
- 使用現況:該碑位於今花蓮臺九丙線吉安鄉干城村往壽豐方向途中,但闢建臺九丙線道路後,二碑分開,隔路相望,後殉職碑經西寧寺廟方移至開鑿記念碑前,前後並立,並搭蓋鐵皮屋棚。
- 重點維護事項:碑址如遇道路拓寬或其他用途時,應設法避免損及此碑。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相關分享
從初音(現今的干城)車站往銅門延伸,一路台九丙道路兩旁大樹如隧道般的綠意盎然,車速不徐不緩行進中,很容易錯過路旁鐵皮蓋的小棚子,棚內是能高越嶺道的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 在日治時期為完成理番計畫、西東的連結,開鑿了三條越嶺道,而特別要提起三條越嶺道的關鍵人物:梅澤柾,在每條越嶺道上都曾出現其名,無論是記念碑,或是沿途某塊岩壁巨石上。 以吉安此地的《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為例,後頭的石碑刻有當時施作的相關人員,最前面更可清楚看到作業隊長:梅澤柾。整個記念碑詳述當年從初音至奇萊主峰的工程:能高越嶺道。
裡面有兩塊碑石,除了橫斷道路紀念碑外,還有殉職者之碑。吉安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位於省道台九丙號道路,往鯉魚潭方向南華段的西寧寺對面路旁,紀念碑為玄武岩材質,高約160公分,寬74公分。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日本,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認為開鑿公路與鐵路是軍政要務,於是組成六支探險隊展開調查工作。橫斷道路紀念碑就是位於當時所稱「能高越」道路的東端起點附近,本道路亦為當時眾多橫斷道路之一,其路線大致沿木瓜溪河谷修築,經過能高山的通霧社隘勇線,最初用意原為謀求高山地區長治久安的理番道路。 據說當年參與築路的人很多,由於山勢陡峻工程艱鉅,故員工死傷者無數,但因位居深山之中,屍骸運送不易,殉職人員往往只能先以油布包裹或木板釘成棺木就地先行埋葬,直到大正7年(1918)才於西寧寺後方公路旁設立殉職者之碑,流傳至今,兩碑目前共同設置於路旁現址。
紀念大正六年(1917年)9月15日至七年(1918年)1月30日間能高橫斷道路東段(初音至奇萊主峰)完工通行,民國86年4月1日列為縣定古蹟。
臺灣的古蹟向來未受到應有的對待,政府應該正視臺灣的歷史
日治時期所留下的遺跡 犧牲者冒難的精神值得尊敬~
雖然有解說牌可以看,但是上面寫的是民國六年,但這個時間明明就是日治時期。
有在維護的古蹟,大馬路旁很容易錯過
我認為吉安橫斷道路開鑿紀念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台灣歷史紀念物。
大正7年(1918),能高越嶺道路( 能高越嶺古道),竣工。
歷史古道工作人員殉職記念碑,路過稍歇勉懷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