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禪堂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觀音禪堂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觀音禪堂 |
---|---|
古蹟編號 | 20130226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寺廟 |
古蹟登錄理由 | 1、東和禪寺原為「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其中觀音禪堂為日本寺院內專門建造供臺灣人禮佛的禪堂,建築形式為中軸線對稱的閩南式三合院,日本佛寺建築與閩南式宗教建築併存,深具文化歷史意義。 2、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是日治時期臺灣佛教主要據點,影響深遠,觀音禪堂延續曹洞宗大本山佛教精神至今,有歷史見證價值。 3、為確保古蹟的完整性,同意擴大古蹟定著土地範圍。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指定基準 |
古蹟縣市 | 臺北市 |
古蹟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一段21之33號 |
經度 | 121.5226280327 |
緯度 | 25.039395397458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觀音禪堂地圖資訊
觀音禪堂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建築形式為中軸線對稱的閩南式三合院,與日本佛寺建築併存,以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及閩南式紅磚瓦為主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寺廟,供人禮佛
- 使用現況:保存良好
- 重點維護事項:
觀音禪堂相關分享
初建於1908年的【東和蟬寺】《市定古蹟》…… 1914年重建大殿,並在大殿右側興建專供台灣人禮佛的觀音禪堂…… 「禪堂」為三合院格局、「建材」有紅色磚牆、黑瓦屋頂、石磚地板、「結構」為台樑式(柱少樑粗)與穿斗式(柱多樑細)之典型混合…… 日本佛教建築與閩南式宗教建築並存,深具文化歴史意義…… 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與東和禪寺【禪堂】先後被市府通過指定為古蹟。
鬧中取靜,隱身在都市中心的禪寺…
無意間發現小路走了進來很棒 ~ 櫻花漂亮
好似很有年份般! 記憶中私立高中所在地,完全沒有祂的存在。 小時候念了一陣子的東和幼稚園,但為什麼沒任何印象⋯⋯⋯ 很雅緻的寺堂,有機會真的值得去走走!
『東和禪寺』是一所具日本禪宗風格的佛寺,座落於台北市中心鬧中取靜的仁愛路旁,偶然經過就進去看看,確有一份幽靜的古意,在寸土寸金的台北精華地段能保留下來,實屬不易!
臺灣日治時期少數留存的的日本禪寺,氣氛莊嚴肅穆、極富禪意,雖然沒有特定信仰,在此心靈也能得到平靜,每個角落都有歷史的痕跡,日本人捐贈的石像與銅鐘均安在,主殿是台灣廟宇樣貌,殿內牆壁裝飾著日本佛像裝飾、曹洞宗教徽,與日本禪寺宮燈,兩邊廂房具有台灣古厝特色,非常特別,巧妙融合台日文化,橫著生長的大樹倚靠在金屬門框,外頭還有荷花池與錦鯉悠遊其中,是一處靜謐美麗的地方。
東和禪寺原為日本曹洞宗隨軍抵台佈教(禪宗),1910年建造永平寺和總持寺兩大本山,完成木構建築台北別院,並於1915建ˋˋ觀音禪堂ˊˊ供台灣人禮佛,1923年完成鋼筋混凝土大本堂,而升格為台灣別院。1945年國民政府接手,觀音禪堂更名為ˋˋ東和禪寺ˊˊ,為建造青年育樂中心,別院遷移至石門鄉,此處就成了永久性的紀念堂。 鐘樓則於1920年委託京都製造梵鐘,次年運抵台灣,1930年完成興建。結和山門鐘樓門,下層為厚重砌石構造,有三拱門,上有出挑廊道高欄,屋頂為中國之ˋˋ歇山屋頂ˊˊ。1997年列為市定古蹟,原名ˋˋ東和禪寺鐘樓ˊˊ,於2012年更名為ˋˋ曹洞宗大本山台灣別院鐘樓ˊˊ。 東和禪寺位在育樂中心的北側,鐘樓在西側林森南路上,沿著鐘樓側道走進東和禪寺主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殿前有暮鼓和京都製的梵鐘,日式建築與庭園造景,更顯肅穆安寧,讓人心靈有祥和安靜感。
嘗試著熟悉的區域 偶然發現的一個禪寺 範圍不大 日式建築的味道 周圍的櫻花開得很漂亮
台北市內少有的日式廟宇,原為日本曹洞宗永平寺和總持寺於台北的別院。寺廟境內安靜和諧,庭院綠意盎然,讓人心情舒坦的城市秘境。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於1910年落成於臺北城東門「景福門」外,是由日本曹洞宗與臺灣佛教界成員共同聚資興建,臺北別院為日本曹洞宗在臺灣的傳教中樞。木造建築的臺北別院因遭颱風吹毀,1923年重建完成的臺北別院為「近代和風式建築」,重建同時在右側建造一座專供臺籍人士禮佛的「觀音禪堂」,為中國閩南式三合院建築。1945年臺灣光復後,臺北別院因係日本寺院財產,由國民政府接收,1993年由臺北市政府徵收拆除規劃成「臺北市青少年兒童育樂中心」,光復後觀音禪堂改名為「東和禪寺」,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