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行臺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欽差行臺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欽差行臺 |
---|---|
古蹟編號 | 20130201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衙署 |
古蹟登錄理由 | 原古蹟名稱為「臺灣布政使司衙門」,後修正名稱為「欽差行臺」,修正理由為: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由臺灣巡撫於光緒18年興建,為外地高級官員來臺北時之旅館及宴會、會議之用。經查閱相關史料後,為符本建物之正確名稱,修正名稱為「欽差行臺」,以符實際。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古蹟縣市 | 臺北市 |
古蹟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植物園西側(南海路53號) |
經度 | 121.508655 |
緯度 | 25.0310042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欽差行臺地圖資訊
欽差行臺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屋頂採用抬樑式木屋架,屋坡較緩、棟架較密為其特色。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光復後由林業試驗所接管,自105.01.01-109.12.31委託國立歷史博物館維護管理及營運。
- 使用現況:1932年,欽差行臺遷移至植物園後,改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之用,光復後,歷經林業陳列館、文物館使用。
- 重點維護事項:木作、文物等應加強維護,並注意白蟻、漏水等防治。
欽差行臺相關分享
來植物園這麼多次今天第一次進來~一百多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從外觀到內裝都相當值得一看,天氣好的時候陽光從窗格灑入室內相當美❤️
位在植物園內的滿清帝國時期的閩式官僚建築,其時裡面也沒什麼,有來植物園散步可進來走走晃晃~
一個老建築賦予新生命,教科書等級的優秀範例。修復後的閩式木構造建築,配上設計的燈光,呈現恢弘的屋頂桁架,其間點綴彩繪;寬敞高挑的空間,不成比例的細長圓柱,相較現代建築,只有鋼結構可以比擬。尤其中央T字走廊,原汁原味的木造窗櫺,遊走其間有莫名的感動。植物園內的國定古蹟,趕快來體驗大廳堂的木構造空間,保證不虛此行。
從小到大,第一次看這裡開門…一定要進去看看~ 志工專業詳解,讓人仿佛進入時光隧道……感受到這裡的過去與現在… 真是逛植物園的另類體驗~
富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景點,很慶幸當年日本人有留下一部分,至今我們才得以看到當年清朝的遺跡。本來到位置應該是在中山堂那邊,也就是台北城內。
歷史古蹟, 可以多辦展覽。 欽差行臺位於布政使司衙門西側, 由臺灣巡撫於光緒18年(西元1892年)間花費二萬兩興建, 為外地高級官員來台北時之旅館及宴會、會議之用。 甲午戰後割臺期間, 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曾將其改作「籌防局」, 專司軍事佈防之務。 日據以後, 欽差行臺建築改為「臺灣總督府廳舍」, 直到1919年新廳舍(今總統府)落成啟用後, 舊廳舍便成了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 1928年間, 為了配合御大典紀念博覽會的舉行, 臺北市政府擬定新建市役所及公會堂計畫, 而其基地恰巧位於欽差行臺及布政使司衙門位置, 因此引發各界保存舊廳舍的呼籲。 1932年, 欽差行臺遷移至植物園後, 改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之用, 光復後, 歷經林業陳列館、 文物館使用至今。
在植物園𥚃的一間清代大厝~欽差行臺是台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 …
欽差行臺是清朝年間為接待來臺視察的官員所設立, 原位於中山堂位置, 復於日據時期遷建至台北植物園內. 欽差行臺是台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閔南式官署建築。
🌲欽差行臺位在台北市植物園內,該欽差行臺原址在台北市中山堂附近,於1932年遷至台北植物園內西側,也是台灣目前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國定古蹟。 🌲欽差行臺因馬關條約因素已更名為「籌防局」,於日治前期充作為台灣總督府廳舍,之後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新廈完工啟用後,舊廳舍用途變成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 🌲目前整棟建築結構,算是非常完整的,除了欣賞這座古蹟之外,還可以看到展覽中的植物,還有過去的歷史建築建材。 🌲因植物園荷花池暫時沒有水,所以今天來參觀的時候除了欣賞植物園內的植物,就直奔欽差行臺。 💵付費資訊:免費參觀 🌟其他補充: 1.欽差行臺內並無洗手間🚻。 2.欽差行臺內有特別介紹目前台北植物圓的方舟計畫角色說明,有綠色植物有興趣的朋友都可以詳細閱讀。 📝最近到訪日:2021/02/03
今年一月開始閉館整修,已於九月重新開放,這裡是植物園內最大的室內展館,裡頭不管是對於歷史還是植物都有不錯的介紹,適合下雨時進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