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探索其他設施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古蹟歷史

約建於西元1924-1925年間,位於臺北市基隆路四段42巷臺大農場內,為臺北帝大前身臺北高等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是「臺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當初選育蓬萊米、從事農作物改良的原始基地,曾於此處進行稻米相關研究,並於此留下大量圖書手稿。光復後,民國45年(西元1956年)臺大農藝系於此成立種子研究室,後經多次變更用途保留至今。2004年臺大農藝系於此發現磯永吉先生所遺留的手稿和大批農業相關文獻,後將之轉贈臺大總圖書館收藏。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
古蹟編號20090728000001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其他設施
古蹟登錄理由1.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約建於西元1924年,係臺灣大學前身(此校亦為中興大學前身),為最早木造學校建築之一,具有農業教育校舍建築之代表性意義。 2.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先生從事農作物栽培、改良與研究之重要場所,留有儀器設備及近五千件農業文獻、手稿檔案史料,見證臺灣農業研究發展軌跡與歷史人文意義。 3.地上一層木構造雨淋版建築,西式木屋架、挑高閣樓夾層,建物原貌保存完整,建築空間具特色,為現存木造校舍少數留存之案例。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臺北市
古蹟地址臺北市大安區臺北市大安區基隆路4段42巷(臺灣大學農場內)
經度121.5412759
緯度25.0151946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相關網站-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地圖資訊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為地上1層日式建築物。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
  • 使用現況:為臺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與育種研究室共同使用中。
  • 重點維護事項: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相關分享

[1]kekox wang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週日去是有服務人員在解說的,但因為只是來散步,就沒有特別聆聽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是個還滿有歷史意義的小點 逛完可以去吃吃台大校園裏的小木屋鬆餅,還不錯吃~

[2]胡植喜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就目前的狀態而言,個人感覺,這是臺大博物館群當中,較為可惜的一個展館。 近期到臺大查資料時,順道繞過去看了幾回。第一次是在2022年12月上旬,那天恰逢展館沒開。只能透過門窗,稍微觀察室內的格局與展覽內容。當時令我很是訝異:除了左側的展區,可以看到放置有磯永吉、末永仁的銅像,以及零星的看板文字介紹之外,似乎在無其他展品。而偏右側的空間,則堆滿雜物,很是荒蕪。如此情景,這不免令我感到有點失望。後來於其他展館詢問導覽人員,得知該館目前僅左側展區有開放,仍有針對彼時臺大的稻米栽培研究,有所介紹。於是也就對於展區內的呈現,存有一點好奇與期待。 時至12月下旬,趁著論文進度暫告一段落,再度造訪該館。那天剛好是開館日,我也得以入內一窺究竟。然而,與上次看到的情況類似,館內現有的陳設幾乎僅止於文字看板,內容包含由臺灣稻米由史前時代至今的分布、演變,以及稻作培育研究的歷史等等。實物部分,除了磯、末二人的銅像外,再無其他。並且室內大多展櫃,皆有報紙或氣泡袋包覆。整體而言,頗是空蕩。 詢問館內導覽員才得知,該館目前正處於待整修的狀態。大多數文物都被暫時撤離,僅剩移動不便的大型展櫃、箱子。導因這座建築物係為臺北帝國大學時期的研究室,年久失修。然而,整修的計畫早在2020年初便已提出,卻因各種原因擱置至今。至於這些被撤走的展品內容,有諸如彼時農學院學者使用的顯微鏡等實驗器材等。 此即是我於這間展館感到可惜的原因。平心而論,作為彼時留存的建物,此棟建築有其歷史意義所在。而將過去的研究室作為現今其研究成果的展館,也在適合不過。然而,一個展館既然要設立,那就應當將期的特色、亦或說特殊意義、價值,盡然表述。 自計畫整修至今,算來已過將近三年,期待有朝一日該館整修完畢、以完備的型態面向參訪者。一方面使民眾認識這段農學學術史,另一方面也讓這棟古蹟發揮合適的作用。 此外,我在該館與其他館皆有聽聞導覽人員強調此些臺大早期校舍建築,具有的歷史意義。我不禁在想,或許再將此展館當中,除了稻米一類農學研究成果的講解之外,是否也可以針對此些建物的特殊性、以及歷史意義,進行一些說明?如此也能夠使參觀民眾,對於這些古蹟,有更深刻的認識。 最後多說一句,雖然現階段展設簡陋,不過館內的導覽人員依然十分熱心、有問必答,對於該館陳設、以及建物的歷史意涵等議題,有詳細介紹與見解,也很願意與參訪者討論、交流。這部份給人的印象很是不錯。

[3]D C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偶然被學生發現、經過努力搶救才得以被保存下來的磯小屋。台灣的歷史跟磯小屋裡面幾十年來不見天日的文物一樣,蒙了灰藏在角落;然後好不容易被看見了,又要民間費勁千辛萬苦才能獲得被指定保存的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家才能真正珍視這個土地上的故事呢~ (今年磯小屋的櫻花很美,疫情下不能出國,南國的早開櫻花很努力綻放撫慰台灣人的心。)

[4]Chen Jo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喜歡這區域所保有年代歷史的建築物及季節變換的植物變化,但最令人興奮的事是騎著腳踏車🚲暢遊佔地頗大的校園大公園,新舊建築分佈不同區域,畫分進入不同的時空環境,感覺在時間中穿梭⋯⋯⋯,您也許可以來此體驗感受一下這種實境帶來的衝擊! …

[5]Kate Chen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古樸的木造老房子,前面有作物展示的小庭園,周邊也種植了許多樹木。 春天(3月)時可以看到櫻花、咖啡花、流蘇花等等。

[6]呂逸偉(‫泊泊而出的希望 ماء زمزم‬‎)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磯小屋外四季種著不同的植物,非常適合帶小朋友來認識植物。禮拜三下午來參觀,有詳細的解說與影片欣賞,能夠知道日本人磯永吉對台灣稻米貢獻的這段歷史非常感動。

[7]Mae Lee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這幢木屋建於1925年,主結構木料為台灣總督府營林局採伐之亞杉(台灣杉),以前叫做「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是臺北帝大最早期的建物之一。 九十多年前,這裡研發出來一種叫做「蓬萊米」的新稻種,在竹子湖試種成功,並推廣到全台灣。 在此之前數千年,台灣人只有「在來米」或野生「鬼稻」可以吃。 在此之後直到今天,日本皇室每年都從台灣買蓬萊米,而且只吃這種米。 研發者「磯永吉」,在戰後仍然受到國民政府重用及褒獎,終生可以獲贈蓬萊米每年1200公斤。 如今,這裡是台北市中心唯一可以看到稻米生長的地方,無數台灣學子仍然致力研發更抗病、作期短、產量高的新品種。 看完我的介紹,想不想來這裡走走?😉

[8]thomas chang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近百年的木造老房子, 漫步其中或下午騎單車 都非常愜意, 房內老味道濃鬱,所有的陳設和 書櫃都完整保留90年前風貌,如同一個時空膠囊, 喜歡找老房子 的同好必定不虛此行

[9]趙San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蓬萊米父磯永吉、 艱克稻熱研新米、 農研育改留珍稿、 簷廊感懷往日跡。

[10]ChunTso Lin關於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的評價:

很棒的歷史展示空間,感謝前人的研究努力,讓我們現在可以享用到美味好吃的米。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相關圖片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介紹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介紹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介紹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介紹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