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節孝坊|探索牌坊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張氏節孝坊古蹟歷史

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四一五地號,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於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題准建坊,次年旌表,同治十年(1871年)正式建坊於湳雅莊萬年橋畔,即今之新竹市湳雅街,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經內政部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張棗娘是竹塹人張炳之女,生於嘉慶五年(1800年),卒於光緒三年(1877年),享年七十八歲,二十歲時嫁給竹塹鄉賢鄭崇和的第三子鄭用錦為妻。鄭用錦,名從,號勤亭,別號春江,生於嘉慶四年(1799年),卒於道光八年(1828年),享年僅三十,是淡水廳的秀才,原娶羅光祥之女羅靜為妻,張棗娘是他的繼室。張氏節孝坊是一座四柱三間三層的石造牌坊,在造型上與新竹地區其他現存的牌坊有明顯的不同,後者除覆蓋聖旨牌的頂檐刻瓦當滴水、翼角起翹及鴟尾脊飾外,中檐與下檐多不做翼角起翹,而用頂面平齊的樑頭飾,兩層脊頂再安獅座。前者則是除了頂檐瓦當滴水、翼角起翹與鴟尾脊飾具備外,檐下並出現寬厚的樑飾,中檐與下檐檐端改用翼角起翹,但不刻瓦當滴水,中檐脊頂安獅座,下檐仍用鴟尾。大額枋下供穿梭的空間,前者多呈矩形,使整體外觀看起來比較俊俏;後者則略成方形,外觀則略顯樸拙。除聖旨牌外,張氏節孝坊的青斗石花板都用透雕,柱不安櫨斗,牌坊兩側地面圍欄杆柱,明間入口前後及四個轉角立石獅望柱,地坪用花崗石鋪作。這座牌坊原先屹立在一片空曠的土地上,造型頗為雄渾,形象突出。但可惜在一次暴風雨中突然崩塌,僅留下下檐額枋立柱。從現存的的橫額上猶可見到陽面刻著:「皇清旌表同安縣金門故淡廳庠生鄭用錦妻張氏坊」;陰面刻:「同治五年吉月題准建坊」。至於其他的構材則已不知去向,近年來,本牌坊在謹慎的修復規畫下,則已照舊復原,重現舊觀了。
張氏節孝坊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張氏節孝坊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張氏節孝坊
古蹟編號19850819000005
古蹟級別縣(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牌坊
古蹟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新竹市
古蹟地址新竹市北區國華街87號旁
經度120.96994154626
緯度24.816881500724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市文化局
相關網站-

張氏節孝坊地圖資訊

張氏節孝坊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張氏節孝坊的興建可看待清代旌表節孝事蹟的實證。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目前現況良好。
  • 使用現況:張氏節孝坊位於新竹市北區湳雅里光華段四一五地號,是為了旌表鄭用錦妻張氏棗娘之節孝事蹟所建的。
  • 重點維護事項:周邊環境應與古蹟本體一併管理維護。

張氏節孝坊相關分享

[1]顏錦龍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於同治十年1871年建成,是竹塹仕紳鄭用錦(鄭用錫弟)之妻,位於當時的官道上,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不過現況不佳!像附近民居停車塲及堆放雜物之處!

[2]D. Tsua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歷史的見證,隱身在路旁

[3]sim chen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古蹟

[4]Sig Chen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南雅自古為新竹北門至淡水的官道,故有數家牌坊。 曾幾何時,從北門小學出來,就能看到江潔烈亭(現已廢)、北區公所張介孝亭(市指定古蹟)、臨雅公園傈僳金小子亭(市指定古蹟) -指定古蹟青草湖)。搬遷)和南村福地的蘇氏孝寺(市指定古蹟)。 以下是新竹市政府網站的資料。 張世孝祠是為供奉鄭永進夫人張拓之女而建。鄭永進生於1799年(嘉慶四年),鄭重和第三子,鄭永錫之弟。 1829年(道光九年)卒為淡水署學生,時年31歲。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鄭裕瑾迎娶了張曷的女兒為第二任妻子。鄭永進去世後,張先生一手撫養三個孩子。為表彰他對家族的忠孝,1867年(同治六年)建議在萬崖橋旁建“坊”,1871年竣工。 鄭用進之子如蘭自幼喪父,卻從小在張氏門下長大,成為貢生,後被授為同封太傅。 1889年(光緒十五年),如蘭因孝敬母親,被尊為“孝友”。他的著作中有 Henen-do 詩集。 張氏解孝亭為四柱三層橫三層石製“牌坊”(碑)。建材選用福建泉州白石,青都石雕。張氏瓦垛的造型與新竹其他瓦垛不同,整體來說,雖然低於其他瓦垛,但側面寬闊,穩重穩重。尤其是第1層和第2層的兩端都有突起,不僅是滴水磚的雕刻,而且兩端都是向上跳的,這是與其他牌匾最大的區別。。 再看雕刻,從上到下分別是兩條雕尾、石棺、神位、石獅、中十字架、人像。正面正中空繪四龍爭珠圖,左右亦繪鏤空長頸鹿。它們都具有藝術價值,如四​​大藝術母題和構圖比例。 看瓦片上刻的文字,可以看到瓦片下部中央的石盒上有“天井節子”四個大字。正面中央空間兩側刻有以下文字:“Kuroshitsu kensei 40 yashi Hakushu Hokkeiryu kiyoshi”和“Enritsu 獎錫 1000 年 Tsui Fang Tong Kan 瀛嶠風清”。這是對張先生40年艱苦守紀的致敬。

[5]Li穎雯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6]陳雪玉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7]鄭文池關於張氏節孝坊的評價:

張氏節孝坊相關圖片

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張氏節孝坊介紹

張氏節孝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