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節孝坊|探索牌坊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楊氏節孝坊古蹟歷史

楊氏節孝坊位於現在新竹市石坊街四號,創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是為旌表竹塹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立的牌坊。據清朝欽定大清會典風教旌表例所記,建坊旌表的條件有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節孝、累世同居、百歲、五世同堂、親見七代、夫妻同登耆壽以及兄弟同登百歲等。本坊即係旌表竹塹城民人林熾妻─楊居娘而立之節孝坊。楊居娘,十七歲嫁竹塹人林熾為妻,二十四歲時喪夫,因殉夫未果,而以母兼師職,茹苦含辛,撫育幼兒有成。子林德修捐得監生,道光六年(1826年)參與淡水廳築城,以軍功加六品頂戴,道光十六年(1836年)代表塹城閩籍商人,參與金廣福大隘的籌設事宜,後因故退出;孫元會入縣學為庠生。楊氏四十五歲去世,守節二十一年。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獲閩浙總督董教增、福建巡撫史致光、福建提督學政吳樁、福建布政使司明山、臺灣府知府鄭佐廷、彰化知縣吳性誠、彰化縣教諭朱開垣、彰化縣訓導張夢麟等上報簽准建坊,道光四年(1824年)立坊。楊氏節孝坊是用泉州白花崗石與青斗石雕成的牌坊,石坊牌樓高2丈,寬約1.6丈,厚1.1尺,是三層四柱三間造型,為新竹市現存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也是臺灣牌坊三層形態之嚆矢,並成為清代淡水廳牌坊之典範。該坊整體比例優美,在形態上雖為簡單的石坊、石柱所構成,但雕工精美,手法細膩純熟,綜合了剔地突起、壓地隱起、減地平鈒以及素平等各種純熟技法。雕刻的題材和內容甚為豐富,構圖比例也頗為出色,實為牌坊中之藝術精品。石坊有柱聯,明間對聯為:「苦雨淒風未悔當年九死,黃章紫誥共欽此節千秋」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舉人郭成金撰;陽面次間對聯為:「問視樁堂婦能代子,栽培桂樹母可兼師」,乃林光斗撰。
楊氏節孝坊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楊氏節孝坊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楊氏節孝坊
古蹟編號19850819000007
古蹟級別縣(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牌坊
古蹟登錄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新竹市
古蹟地址新竹市北區石坊里石坊街4號旁
經度120.96453660706
緯度24.803072689195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市政府
相關網站-

楊氏節孝坊地圖資訊

楊氏節孝坊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李錫金孝子坊亦為三層四柱三間型式石坊,其結構和楊氏節孝坊頗為相似,亦以雕刻取勝,惟手法略遜於楊氏坊,雕刻題材則以第三層立柱上之蘭花、蓮花、菊花、梅花組成的「四愛」圖案較為特別。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現況良好。
  • 使用現況:楊氏節孝坊位於現在新竹市石坊街四號,創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是為旌表竹塹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立的牌坊。為新竹市現存牌坊中年代最早的一座,也是臺灣牌坊三層形態之嚆矢,並成為清領時期淡水廳牌坊之典範。
  • 重點維護事項:加強管制緊鄰古蹟之建築物,其建築立面之退縮、樣式、色彩等,除考量保存維護古蹟之外,亦應配合古蹟之特色予以規範

楊氏節孝坊相關分享

[1]Yu Lin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新竹古蹟 很特別在市區附近 沒有特別注意的話 會覺得只是一般牌樓 走走看看 可以來拍照

[2]Li穎雯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走訪新竹四牌坊之一,這座牌坊是由福建巡撫等官員建造牌坊,表彰旌節。

[3]Waint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很有韻味的歷史建築,但可以明顯看出有些飾物已被替換過。牌坊下的石坊街,即為1733年(雍正11年),同知徐治民建刺竹城時,西門所在並通向城外的道路。

[4]Jack Jou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節孝坊的一角被建築物給包住非常可惜

[5]Lisa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楊氏節孝坊是三級古蹟,位於巷弄內,旁邊還有積木相襯,保存滿好的景點。

[6]肥肥安娜(肥肥安娜)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隱藏在巷弄口前,路過就不要錯過,在央市場附近,中華文化記錄,值得來走走,雖然不大,巷內很安靜,有現代與傳統的衝擊感

[7]蔡阿勳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位置在西大路旁邊的石坊路 ,靠近大遠百 新竹城隍廟中間有來城隍廟可以順道一遊拍張紀念照, 保存得很好的一個貞節牌坊 , 旁邊的住戶與騎過的摩托車感覺很接地氣。

[8]莊育雄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路過石坊街見到新建築穿越時空2020-1824將近兩百年196並呈

[9]tinghan chen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石坊街融合了一些有趣的元素在牌坊上,是市區內一個特別的點

[10]Kenny Chang關於楊氏節孝坊的評價:

這個點真不大,若開車會過頭的。這裡有椅子,讓行人累了可休息下。

楊氏節孝坊相關圖片

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楊氏節孝坊介紹

楊氏節孝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