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勢寮保安宮|探索寺廟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北勢寮保安宮古蹟歷史

北勢寮之保生大帝信仰始於清雍正5年(1727),自鄉民楊開山迎奉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回自宅參拜開始,清乾隆50年(1785)開基立壇,清同治6年(1867)於現址建廟。日昭和2年(1927)重修,奠定今之廟體格局。原座落位置方位約略是座東南面朝西北(早期漁港方位),為一兩進格局之傳統廟宇建築。戰後雖經多次整修,惟均為立面裝修或屋面之修繕整理維護,牆體、木棟架、雕刻、彩繪、裝飾仍保留日治時期重修之原貌。民國95年4月,因後方空地重建新廟,遂將舊廟搬移至現址。
北勢寮保安宮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北勢寮保安宮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北勢寮保安宮
古蹟編號20060821000001
古蹟級別縣(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寺廟
古蹟登錄理由枋寮北勢寮「保安宮」開基至今歷經300餘年歲月,其救世度人之神蹟,不計其數,故其廟宇遇有毀損,莫不得到當地民眾傾囊出資,完成修建,是為當地重要之信仰中心。保安宮有黃龜理、楊秀興、陳已堂之作品,藝術價值極高,牆體疊砌採地方性材料,呈現地方特色,木構造及雕刻、彩繪亦深具高度技術水平及藝術文化,並具備時代意義。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資法第6條及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
古蹟縣市屏東縣
古蹟地址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村保安路215號
經度120.59649759124
緯度22.361387938596
所屬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
相關網站-

北勢寮保安宮地圖資訊

北勢寮保安宮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前殿正門三開間,採傳統廟宇三川殿樣式;拜殿屋頂假四垂與前後殿銜接;後殿為硬山屋面樣式,兩側壁堵與前後殿間以圓拱門相通,山牆上做鳥踏,拜殿左右龍、虎井上加蓋增建鐘鼓樓、三川殿西施脊中央有雙龍及福祿壽造型剪黏裝飾,正殿中脊剪黏為雙龍拜塔,屋脊裝飾原為彩色玻璃剪粘,修復時改為陶質剪黏為主。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未來將做為文物館或信徒辦事的場所。
  • 使用現況:已修復完成。
  • 重點維護事項:依管理維護計畫辦理。

北勢寮保安宮相關分享

[1]小阿豪TV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北勢寮部落居民的在地信仰中心,農曆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慶典,在外地的枋寮人都會回來,就像是過年一樣非常熱鬧,尤其當天都會準備『飯湯』讓所有參加的居民食用,真的非常好吃

[2]陳原進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枋寮地區的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

[3]謝益宏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歷史文化資產,保安宮是黃龜理大師少數碩果僅存的作品之一。 可惜目前未開放參觀!

[4]陳怡樺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北勢寮保安宮,是位於臺灣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村的保生大帝廟,以「送白鶴」祭典聞名。 全臺有超過三百多間主祀保生大帝的廟宇,皆會在農曆三月十五慶祝保生大帝誕辰,惟有此廟會在農曆五月初二,也就是保生大帝飛昇得道紀念日,有稱為「送白鶴」的儀式。傳說保生大帝是被白鶴載往天上成仙,因此枋寮民眾遂紙紮白鶴作紀念,此儀式不僅為全台唯一,在整個華人信仰圈也相當罕見。 農曆五月初二日當上午,廟方將神像登轎安座,再將白鶴移至廟埕的車上,與信眾步行至北勢寮率芒溪附近海邊,面向福建白礁慈濟宮祖廟方向祭拜後,再引火焚燒,完成儀式。 「取自維基百科」

[5]余胤均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枋寮北勢寮「保安宮」開基至今歷經300餘年歲月,其救世度人之神蹟,不計其數,故其廟宇遇有毀損,莫不得到當地民眾傾囊出資,完成修建,是當地重要之信仰中心。保安宮有黃龜理、楊秀興、陳己堂之作品,藝術價值極高,牆體疊砌採地方性材料,呈現地方特色;木構架及雕刻、彩繪亦深具高度技術水平及藝術文化,並具備時代意義。 發展源流北勢寮保安宮位於枋寮鄉中寮村,主祀保生大帝,是枋寮鄉三大聚落北勢寮之信仰中心。此地居民早在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即建廟奉祀保生大帝,而現今所見的保安宮舊廟樣貌則重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年間,並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遷移到現址。 枋寮位於屏東平原南端,背山臨海,早期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據傳原是現今春日鄉原住民的居住地。清康熙年間,有漳州移民到此伐木為業,而官方興建軍船所用的木材也到此開採,以船運至大陸,匠人在此築寮居住而逐漸形成聚落。據保安宮廟史記載,此地保生大帝的信仰來自北勢寮的1位楊姓漁民夜間捕魚時望見岸上燈火,循跡所發現懸掛在樹上的白礁保生大帝香火;這有可能就是早期在此砍伐運送木材的匠人所攜帶的香火,在上岸時在偶然留下。漁民將香火帶回自宅供奉,而後陸續發生顯靈事蹟,使信徒逐日增加,後於雍正5年(公元1727年)眾人集資雕塑保生大帝金身,設立神壇奉祀。 當初居於此地的原住民遷往東部山地後,仍常常回到此地與平地人進行商業交易,故枋寮逐漸成為一商業集散地,到了乾隆年間已發展出街市。傳說於乾隆24年(公元1759年)時,清官府加徵田租而地方人民抗繳,鳳山縣官員前來壓迫百姓、並辱罵神祇,卻受保生大帝顯靈之神威懾服,此後信徒更加虔誠,並奉獻田地,由庄中仕紳12人組成大道公會,輪流耕作田地奉祀保生大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北勢寮庄民發起募捐,在現今中寮村第4鄰的碾米廠舊址興建2間房屋,作為保生大帝的宮壇,並由楊家把自家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獻出,作為北勢寮庄共同奉祀的神祇。 同治6年(公元1867年),奉祀保生大帝的宮廟遷建到後來的保安宮舊廟址(中寮村保安路215號),並自此命名為「保安宮」。至日治時期,因廟體較為簡陋狹窄,庄中仕紳及信徒計議改建,於是在昭和2年(公元1927年)拆除重建,至昭和4年(公元1929年)竣工。此次重建聘請當時著名匠師以前後對場作方式施作,木雕裝飾精美華麗,至今仍保存完整,極富藝術價值與時代意義。 民國62年(公元1973年),廟宇曾因屋頂漏水而進行整修。但到了民國84年(公元1995年)時仍有漏水潮濕的問題,使廟宇脊梁毀損、安全有虞,且當時廟地所在即將實施道路拓寬計畫,經廟方董監事討論並向保生大帝擲筊准許後,議決在廟宇後方購地重建。另一方面,舊廟由當時名匠師施作,其中包括雕刻家黃龜理(1903-1995)的作品,是現今少數保存較好物件,值得整體保留,因此新廟於民國94年(公元2005年)在新購土地上竣工後,廟方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舉辦「千人移廟」活動,將舊廟體移至新廟後方安置,即現今保安宮所在位址。現在保生大帝的奉祀與宮廟活動移至新廟中進行,持續作為地方人群的信仰中心,舊廟一方面將作為文物館或為信徒辦事的場所,一方面也作為文化資產整體保存,繼續見證此地保生大帝信仰與地方發展的悠久歷史。現存的保安宮舊廟建築為磚石木混合構造,是日治時期昭和2-4年(公元1927-1929年)重修完成的形制。當時廟宇的木結構與木雕裝飾特別採用前後對場作(「對場」又稱「拚場」,意指將待興建的同1座建築區分成左右或前後兩部分,分別由2組匠師負責施作),廟宇前側由漳州彬司派陳己堂(1880-1965)為大木匠師、本土匠師黃龜理為鑿花匠師,後側則由泉州溪底派鄭振成(生卒年不詳)與楊秀興(生卒年不詳)為大木匠師與鑿花匠師。4人都是當時建廟名匠,對場施作使兩位鑿花匠師在木雕裝飾上較量彼此的技藝與美感表現,展現各自風格特色,使廟宇更加精美華麗。對場作的建造需要充分財力聘請匠師,也需要有足夠的優秀匠師與建造團隊。臺灣在清代中晚期以後,移民聚落已有較長久發展與財力累積,本土匠師也逐漸茁壯,功力可與原鄉名師相抗衡,在匠師與經濟條件皆充沛的情況下,對場作建築在清末與日治時期達到高峰,北勢寮保安宮即是至今仍保存完善的1個代表例子。 北勢寮保安宮在近年又增建更加金碧輝煌的新廟,廟宇歷次修建以及裝飾上的講究,既是人群信仰虔誠的反映,也反映地方人群經濟能力的發展與提升。而保安宮舊廟因完整保存鑿花名匠黃龜理及楊秀興的木雕作品,因此更具藝術意義,也呈現出宗教建築作為展現人群信仰的場域。人們因信仰而投注財富興築、致力修繕華美,使寺廟也成為藝術展現的空間。 北勢寮保安宮除了每年固定於農曆3月15日,舉行保生大帝平安繞境儀式,也會在農曆5月2日的保生大帝得道日舉行全臺唯一的「送白鶴」儀式。當天信眾跟隨保生大帝神轎與用紙紮成的白鶴,由保安宮步行至北勢寮率芒溪附近海邊,面向福建白礁慈濟宮祖廟方向虔誠祭拜後,再引火焚燒白鶴。在道教文化中,白鶴具有長壽且遨遊天空、悠然來去的意象,相傳保生大帝得道後即是駕白鶴昇天,「送白鶴」儀式表現出當地鄉親感念保生大帝的慈心護佑,祭拜時面向福建白礁祖廟,也有榮歸故里、不忘本源的意義。

[6]양충림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金碧輝煌得保安宮!

[7]陳大大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當地的信仰中心

[8]馬嚕東己在屏東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當地的信仰 中型大小的廟宇 可以來參拜 1918091

[9]劉景華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主祀保生大帝,共四爐。

[10]風尚旅行 L-instyle游智維關於北勢寮保安宮的評價:

台灣設計展@屏東「超級南」 屏東YA 文化觀光館 ------------------------------------------------------------------------- 發票號碼 120E35’00”22N22’00” 客戶:輕度冒險者 ------------------------------------------------------------------------- 摺一千隻紙鶴才能許願 這隻擋千隻 品名:保生文化祭送白鶴祈福巡禮(枋寮鄉北勢寮保安宮) 流域:率芒溪 活動:參與祈福巡禮 ------------------------------------------------------------------------- 北勢寮保安宮為當地的信仰中心,由隆山、保生、中寮、安樂村所共同奉祀。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已有300年的歷史,舊廟建於日昭和二年,為縣定古蹟。廟內的木結構及裝飾聘請了當時的知名匠師前後對場,如大木匠師漳州彬司派陳己堂、泉州溪底派大木匠師鄭振成、鑿花本土匠師黃龜理、泉州溪底派鑿花匠師楊秀興等。舊廟牆體製作使用許多地方性材料,呈現地方特色,及其木構造、雕刻、彩繪亦極具高水準的藝術價值。由於對場作建築需耗費相當的經濟財力,因此可藉由保安宮舊廟,窺見當年北勢寮地區聚落的經濟盛況。 保安宮每年固定於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辦保生大帝平安遶境。另外,保安宮還有著全臺唯一的「送白鶴」儀式。相傳保生大帝道後駕著白鶴昇天,在每年農曆五月二日信徒會製作一只用紙糊成白鶴,由保安宮步行至率芒溪附近的海邊,面向福建白礁祖廟的方向祭拜,再引火送白鶴升天遨遊天際。這個華人社會獨特的「送白鶴」儀式,在2015年被登錄為無形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報導人:財團法人北勢寮保安宮董事長 撰稿人:徐孝晴(繫。本屋)------------------------------------------------------------------------- 冒險指數:★☆☆☆☆ 建議裝備:相機、防曬用具、飲用水

北勢寮保安宮相關圖片

北勢寮保安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