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探索宅第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古蹟歷史

北埔姜氏(天水堂二房)為一堂六橫的合院建築。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 姜氏家族來台祖姜仕俊,由廣東省陸豐縣來台,由紅毛港上岸經九芎林(今芎林)後落腳北埔,清道光14年冬(1834),基於防番與開墾雙重理由,淡水同知李嗣鄴示喻,粵籍九芎林庄〈今之芎林鄉〉總理姜秀巒與閩籍新竹西門城總理林德修,招募二十四股組設「金廣福」墾號,設三十六處防隘,募三百餘隘丁,進行開墾的工作,蓽路藍縷,冒著隨時番人來襲的危險,進墾山林。 姜秀鑾家族繁衍至18世,人丁眾多,清光緒33年(1907)左右,由17世姜紹猷與姜振乾等人興建本宅邸;日治時期大正4年(1915)姜榮華、姜榮富二房子孫析產時,本宅邸歸二房榮富子孫居住,因之將本宅邸稱為「姜氏天水堂二房」,即今日的貴字號「天水堂二房(16世姜榮富)」,以區別姜秀鑾(14世)創建之「天水堂大房(16世榮華)」。 本宅原為一堂八橫的大規模民宅,據姜家族人姜重柟所言,本宅邸由當地匠師完成,於昭和10年(1935)大地震拆除 ,這是由於震災後街巷拓寬的結果所導致,因此,於2003年調查時,僅餘一堂六橫。 本宅邸於2006年遭遇祝融,正身本體毀壞嚴重。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
古蹟編號20220625000001
古蹟級別縣(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宅第
古蹟登錄理由(1)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清光緒33年(1907年)由金廣福墾號首墾姜秀鑾之家族創建。金廣福墾號為淡水廳同知諭令粵、閩籍人士合組而成,是清代台灣沿山地區規模最大的武裝拓墾組織,對台灣土地開發史、族群互動具重要意義。姜秀鑾於噹時拓墾維織總部及隘防挂揮中心金靡福公館旁建造天水堂作為家族居所,後子孫繁衍另建造姜屋天水堂新屋。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雖曾遭祝融,但大部分建築構材仍獲保存,殘存之木雕、彩繪、剪粘、石雕、交趾陶等匠藝精美,橫屋天井山水造景、斗子砌牆、卵石砌基礎、屋頂等傳統建築構造及施工技術,表現噹地匠師技藝。於見證北埔地區墾拓歷史及姜氏家族宅邸之建築藝術,皆具保存價值。 (2)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北埔姜屋天水堂 (新屋)在漢人傳統合院的空間配置型態中,融合了客、閩丶日式的建築結構技術與住宅文化,為多文化載髖,極具時代特色。主要表現如建築外觀使用閩南建築常見的紅磚斗子砌工法;內部空間圍繞天 井,隔間牆使用土坯風乾磗砌築丶白灰粉牆等,具客家傳統宅院建築特色;客房設有土間丶架高地板的大床、床之間與押入,則受日本住宅文化影攀。建築正面為「大壁」粉白牆,室內隔間以 「 真壁」修飾牆面,背面則採用日式「下見板張」來保護土坯磚砌牆體,表現噹代營造技術。且因1935年大地震後,部分橫屋改採日式木構造軸紐系統、洋小屋維加強防震,為時代營造技術之見證。 (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現存一堂六橫(左二右四),由右側四橫屋,仍可見原 一堂八橫之弘大格局,具稀少性不易再現。且在建築結構中對待客空間之規劃,如過廊、天井山水造景、客房客廳、待客茶水間、廁所區位等設置,於台灣漢人傳統合院建築中極為獨特少見。 (4)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之指定基準。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古蹟縣市新竹縣
古蹟地址新竹縣北埔鄉中興街44巷1鄰1號
經度121.058725
緯度24.701231
所屬主管機關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相關網站-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地圖資訊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
  • 使用現況:
  • 重點維護事項: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相關分享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相關圖片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介紹

北埔姜屋天水堂(新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