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椗島燈塔|探索燈塔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北椗島燈塔古蹟歷史

北椗島,近代又稱北碇島,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料羅東南方海域,是金湖鎮轄內之極東點。1836年之清《金門志》中提及「東椗在料羅東南」,因該島位於金門之東,該時以金門島為中心命名為「東椗」。1842年廈門開港後,該島位於廈門海域之東偏北側,依1843年〈Sailing Directions for the Coast of China〉中指出:「距離料羅端東北東方向5海浬之Dodd’s Island,中國人稱為Pakting北椗」。此乃以廈門為中心,而將偏北側之此島稱為「北椗」。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後,簽訂《中英南京條約》,條約內容協議開放五口通商,廈門遂成為重要貿易商港。北椗島位於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圍頭灣的外洋水道上,地理位置重要。更在《中英天津條約》後,英國籍官員主導了中國海關相關事務,故中國海關自1875年(光緒元年)起,即建議於島上興建燈塔,後於1882年(光緒8年)起造。其功用為指引北來船隻駛入廈門港,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興建次序晚於廈門港外另三處燈塔(東椗、青嶼、大担),為四座燈塔之末。 北椗島燈塔由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英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設計興建。自1875年(光緒元年)起提出興建計畫,4年後向歐洲製造商訂購燈器,1882年(光緒8年)動工,隔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北椗島燈塔則以不同別稱出現於多項英文文獻中,足見其為國際航運之要角。 北椗島燈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辦公室、宿舍、花崗石儲水池、旗杆等設施,原應設有霧砲,但已遭移除。各項建築興建於該島南端高峰之上,基地呈不規則形,其範圍幾乎佔滿全島。燈塔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高17.5公尺,燈高36.3公尺。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td.)製造之煤油蒸汽燈,搭配85公厘白熾紗罩,為英國張氏兄弟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其後經歷3度設備更新,戰後改換新式燈器(即現今使用之電燈),公稱光程達11.3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身及塔頂燈器室遭盟軍炸毀,僅能以簡易三角鐵架安置燈具,維持燈塔運作。炸落之頂蓋改建為紀念座,設立於基地中。 北椗島燈塔於1920至1930年代曾被選為外籍燈塔管理員訓練之所,後因燈塔守之職位逐漸由華人遞補,該訓練計畫因此終止。財政部關務署曾於1986年整修塔身,即為現今可見之樣貌。 1949年國共內戰後,北椗島駐紮國軍,於島上興建防禦設施及地下坑道。因距離大陸較遠,未受後續砲戰影響,維持正常燈塔運作功能。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2013年由財政部關務署移撥交通部航港局管理。
北椗島燈塔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2. 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3.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北椗島燈塔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北椗島燈塔
古蹟編號20201115000002
古蹟級別縣(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燈塔
古蹟登錄理由清代五口通商後,北椗島之地理位置可扼守福建廈門灣、金門料羅灣及圍頭灣之間的外洋水道,中國海關於1882年(清光緒8年)於島上興建燈塔,次年10月18日(光緒9年9月18日)點燈,其功能為指引自北駛入廈門之船隻,並銜接華南沿海與臺灣海峽之連鎖燈鏈。與東椗島合稱為「金門雙椗」,共同見證19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福建沿海及臺灣海峽之航道管理之歷史。 北椗島燈塔為由中國海關之英籍官員主導興建,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歷史,亦具有19世紀帝國主義及海外殖民之掠奪和擴張、中國關稅及海權受制於西方列強之重要象徵標記。 燈塔之營造技術引進西式工法,以磚、花崗石及玻璃等西式建材興建,並設置新式燈器等設施。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外牆塗白漆,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用以強化安全,技術特殊。初建燈器採用頭等鏡機六蕊燈頭之煤油燈,1913年換置英國張氏兄弟公司製造之煤油蒸汽燈,為該公司生產之最佳專利品。燈塔建築為19世紀末清政府引入洋式現代燈塔與西式建築,兼具早期氣象站之功能,為該年代最現代化之代表,具建築科學及技術之價值。 整體而言,北椗島燈塔雖曾經歷多次整修、戰爭受損,及後續國軍進駐增建,但仍保有其19世紀後期初建之建築樣貌,見證由英籍官員主導之東南沿海燈塔興建計畫及西式燈塔營造工程技術。此外,燈塔建築及其附屬建築、相關設施完整,包括宿舍及辦公室、今改為守備隊隊長室之原西式四坡屋頂配雙煙囪之宿舍建築、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等,均反映了該時期燈塔與相關生活機能建築群之特色,具稀少性。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2、3款
古蹟縣市金門縣
古蹟地址金門縣金湖鎮9、10、11、12、16地號
經度118.50451
緯度24.4272
所屬主管機關金門縣文化局
相關網站-

北椗島燈塔地圖資訊

北椗島燈塔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1. 燈塔外型:燈塔塔身為圓形磚造、四層,外塗白漆。燈塔入口為圓拱形,周邊為仿石頭做。塔身中央設有3條花崗石嵌框,以加強結構安全,並以白色花崗石為塔身貼面,是唯一使用花崗石嵌框的燈塔。塔頂燈器室於二次大戰期間炸毀,至今仍未復原。1947年將燈器架設於三角形鐵架上,維持燈塔照明功能,1986年燈器由鐵架移回燈塔塔頂。塔頂周圍設有金屬欄杆。 2. 宿舍及辦公室:採中廊式之建築,短向各有一入口,門廊、建築檐口與窗楣均有多層線角,具濃厚西式建築特色。 3. 隊長室棟:四坡屋頂配雙煙囪建築形式,門框、檐口線角、窗框、磚造牆體具有西式建築特色,為原燈塔建築群之一。 4. 精神標語:塔身設有3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浮雕泥塑標語,用以鼓舞士氣,呈現軍事管制時期之特殊風貌。 5. 金門風獅爺:宿舍及辦公室之屋角設有一座鑲入牆身的風獅爺,為鎮風、避邪之厭勝物,充分展現金門地方之風土民情。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1. 燈塔、宿舍及辦公室由交通部航港局維持原使用功能及管理維護。 2. 隊長室棟、動物養殖棟、花崗石儲水池、紅磚鋪面、圍牆由陸軍金防部北碇守備隊使用及管理維護。
  • 使用現況:1. 燈塔本體、宿舍及辦公室、隊長室、花崗石儲水池現況大致良好。 2. 燈塔內部階梯有開裂狀況。 3. 動物養殖棟現改為資源回收處,外觀略有修整。
  • 重點維護事項:1. 定期觀測燈踏基座磐石,避免因磐石風化鬆動或位移,影響燈塔結構受損。 2. 燈塔內部二至三樓之階梯曾有開裂狀況,因內部鋼筋鏽蝕膨脹,造成混擬土掉落。 3. 籃球場、隊長室周邊、花崗石儲水池周邊之地坪以紅磚組成,表面多有風化。

北椗島燈塔相關分享

[1]Quemoy Image (Kinmen boy)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北碇島舊稱北椗,現有中華民國國軍駐防守衛。 而島上有一時任中國海關總營造司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 1840-1932)規劃設計、清光緒8年(1882)建造的燈塔,現為金門縣縣定古蹟

[2]HSUAN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從復國墩可以看到北碇島

[3]何基忠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清朝中葉的古蹟,1913年整修為圓形磚造的燈塔

[4]Ping Macan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很漂亮的一個島

[5]gary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6]洪進志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7]通寶包車(台灣通寶巴士)關於北椗島燈塔的評價:

北椗島燈塔相關圖片

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北椗島燈塔介紹

北椗島燈塔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