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水碓繩繼堂古蹟歷史
繩繼堂始於清康熙49年(1710)年間,為張國部將劉源沂有感於南屯地理環境適中、土壤肥沃,於景色優美的南屯溪溪潭北側興建定居;並修書回鄕請其兄劉源美全家於康熙51年(1712)遷臺同居,逐漸開墾形成水碓聚落。利用天然形勢,形塑内外層次豐富、巒頭完整的風水格局,凸顯傳統建築中取山川合濟之勢。一進雙護龍的作法,為傳統民居形式;屋頂正廳高、後堂次之,橫屋則依三開間為一單元朝外逐級下降、尊卑有序、形制完整,表現傳統民居在宗族倫理脈絡下空間次序的生成。
建築蘊含豐富客家特色,正廳原形是敞開的禮儀空間,直接向外開門,護龍延伸到門樓與圍牆之外,整體配置細長;堂號、門額、泥塑棟對、鳳眼窗、轉溝、落鵝等建築語彙,則充分反映客家對文字藝術的重視及耕讀精神。
繩繼堂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値,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並具有稀少性、不易再現, 因此於民國105年(2016)9月指定為臺中市市定古蹟。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南屯水碓繩繼堂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南屯水碓繩繼堂 |
---|---|
古蹟編號 | 20160902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宅第 |
古蹟登錄理由 | 其指定理由係繩繼堂暨周邊建築,由多座客家伙房建築的圍阻,保持傳統禮制形式。空間紋理發,在「曲水環抱,前敞後實」的地理環境下,發展出三個面向,皆維持傳統的環境美學。 正身七開間格局,大廳原形是敞開的禮儀空間,左右次房門口朝外。正身兩側為落廠間,做廚房與起居室使用,屋頂為正廳高、後堂次之,橫屋則依三開間為一單元而朝外逐級下降、尊卑有序、形制完整,體現傳統建築「差序格局」的禮制文化。「崇遠居」門樓為馬背式磚砌建築,一開間,坐北朝南,右側原有鎗樓(已拆除),門樓桷木可見出釘作法。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款 |
古蹟縣市 | 臺中市 |
古蹟地址 | 臺中市南屯區臺中市南屯區鎮平里 |
經度 | 120.632055 |
緯度 | 24.123552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南屯水碓繩繼堂地圖資訊
南屯水碓繩繼堂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繩繼堂座東北朝西南,屬傳統民居之單進雙護龍形式。外有磚造門樓,額題「崇遠居」,入內後可見七開間之正身(其中五開間見光),上書堂號「繩繼堂」,並在次間與廊間有客家建築之「落鵝」作法;構造上以卵石牆基搭配土埆壁體,地坪亦未鋪磚,整體給人樸素而莊嚴之感。左右護龍則因陸續增建而不斷延長,甚至超出門樓與圍牆之外,使整體建築配置變得細長,與部份中部民居及屏東六堆客家聚落建築類似。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原用途使用
- 使用現況:民國108(2019)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 重點維護事項:
南屯水碓繩繼堂相關分享
[1]shu-wei Chang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很有特色的古蹟,地點很小,適合快閃拍照
[2]游筱嵩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這是一間被列為歷史建築的繩繼堂,正面要從巷子進去,前方一顆壯碩的百年老龍眼樹,前方就是一座刻崇遠堂三個字的山門 裡面的繩繼堂外表很古樸,沒有過多的裝飾非常特別 目前似乎是社區中心在使用中喔
[3]NAKA CHEN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N年前去過希望可以繼續保留著
[4]劉耀文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台灣第一案的,漢人聚落古跡,已經快成廢址。懇請政府有為的建設
[5]張秀真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 …
[6]張耕銘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市政府完全沒有維護
[7]紀憲沂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保護古蹟做半套
[8]Stanley Lin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早期南屯發源的起點
[9]昌平顏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古蹟建築
[10]陳寬仁關於南屯水碓繩繼堂的評價:
繩繼堂為劉源沂祠堂 約建於清同治年間 是依"差序格局"建造 體現禮制文化的傳統建築 最吸睛的是"崇遠居"門樓 馬背式磚砌建築 古典質樸 高尚幽雅。前庭兩棵含笑花 枝葉茂盛 主幹粗大 推估年代久遠 還有門樓外兩側 各有一棵百年龍眼樹 市府列為受保護老樹 十分難得。然而從殘破的屋瓦看來 維護欠佳 若不積極整修保存 恐會淪落荒廢 消失在歷史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