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探索教堂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古蹟歷史

本教堂由台灣近代史重要人物李春生捐地獻建,李氏係清末知名茶商,在劉銘傳時期推動大稻埕地區商務,特別是對於台灣茶葉外銷之推展,具有很大貢獻,李春生亦為當時一代哲人,能著書,在清末台灣士紳社會所罕見,其論述一方面結合基督教思想,又內含傳統儒家思想,在其年代,以一個商賈及熱心教會之人,能夠宣揚崇高思想,實屬不易,頗具紀念價值。 教堂坐落於大稻埕老市區,主體建築樣式據悉為李春生參考福建廈門一帶,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以玆宏揚教義,氣質典雅。完工年代與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同年,以加強磚造為主結構,採質地優良的大正初年清水紅磚砌成,施工品質優良,立面佐以中西特色之藝術裝飾。 蓋當時民風保守,禮拜堂男女分坐,並各由左、右入口進出,種種特徵事蹟,見證了十九世紀末迄廿世紀初年,台北地區基督教發展過程。古蹟建築樣式雖模仿西方教堂圖樣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裝飾,仍然呈現出台灣傳統圖案,融會中西風格,建築尺度莊重可親,有其自創特色,在台灣近代建築中,誠屬罕見,獲古蹟界高度評價,列為本市第一百處古蹟。惟在指定過程遭人趁夜毀損部分立面,殊為可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古蹟編號20020528000001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教堂
古蹟登錄理由1.本教堂由台灣近代史重要人物李春生捐地獻建,李氏係清末知名茶商,在劉銘傳時期推動大稻埕地區商務,特別是對於台灣茶葉外銷之推展,具有很大貢獻,李春生亦為當時一代哲人,能著書,在清末台灣士紳社會所罕見,其論述一方面結合基督教思想,又內含傳統儒家思想,在其年代,以一個商賈及熱心教會之人,能夠宣揚崇高思想,實屬不易,頗具紀念價值。 2.教堂坐落於大稻埕老市區,西方傳教士所建之教堂,以玆宏揚教義,氣質典雅。以加強磚造為主結構,採質地優良的大正初年清水紅磚砌成,施工品質優良,立面佐以中西特色之藝術裝飾。蓋當時民風保守,禮拜堂男女分坐,並各由左、右入口進出,種種特徵事蹟,見證了十九世紀末迄廿世紀初年,台北地區基督教發展過程。古蹟建築樣式雖模仿西方教堂圖樣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裝飾,仍然呈現出台灣傳統圖案,融會中西風格,建築尺度莊重可親,有其自創特色,在台灣近代建築中,誠屬罕見。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臺北市
古蹟地址臺北市大同區甘州街40 號
經度121.5125884
緯度25.0595264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相關網站-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地圖資訊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古蹟建築樣式雖模仿西方教堂圖樣建造,但立面洗石子裝飾,仍然呈現出台灣傳統圖案,融會中西風格,建築尺度莊重可親,有其自創特色。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
  • 使用現況:新舊建物共構
  • 重點維護事項: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相關分享

[1]Hung-Bin Tsai (Sliver Linings LOHAS)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前身是「大龍峒禮拜堂」,由馬偕博士在1875年8月15日創設,位在(太平町九丁目),即今延平北路三段,是台北市最早的禮拜堂,但在1884年8月中法戰爭被民眾攻擊拆毀變成廢墟,後來馬偕博士向清廷據理力爭,獲得賠償1萬墨西哥銀,在枋隙重新建造禮拜堂,在1885年7月改名為「枋隙禮拜堂」,其地址為牛磨車街,即今為迪化街二段67號。該地後來在長老教會一百周年時,無條件贈與大橋教會使用。 後來由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長老獻地,地址在日新町三丁目29番地,即今甘州街40號,在在1915年8月建成大稻埕禮拜堂。

[2]漢堡漢堡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有固定時間的導覽服務,負責導覽的志工相當親切,而且介紹也非常詳盡清楚。 從入口一直到會堂裡面,最大的亮點就是樂器之王-管風琴了(瑞士製作),管風琴通常只會在主日崇拜的時候使用,很幸運在導覽的時候剛好有管風琴老師正在練習,非常震撼,氣勢磅礴,在樂音聲中彷彿更容易感受到上帝的臨在。 會堂的地板磁磚也運用了不同的材質、顏色將以前牆面的範圍界線給保留下來,真的很特別!裡面整體的設計色調也相當具有一致性,沒有過多的裝飾,以低調沈穩的設計幫助人們的心靈可以安靜沈澱下來,聆聽上帝的話語。 禮拜堂外面的建築樣貌更是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在設計上所呈現的信仰符號,非常推薦一定要來聽聽導覽認識認識! 相信您們有可以感受到滿滿的平安!

[3]Wythe Tseng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這邊原本是「大稻埕禮拜堂」是1915年的老建築,由稻江首富-李春生捐獻磚造,在該年8月15日舉行獻堂典禮,馬偕也曾說這座教堂相當美麗堂皇。這邊離大橋頭捷運站不遠,值得走過來看看。

[4]honey kiss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建築👍 宗教信仰自由的台灣❤️ 基督信仰是好的! 很有緣啊⋯⋯又經過了😊 …

[5]Danny Hsu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看不出來是有百年歷史的建築,應該是維護的相當好 。

[6]趙叔的田野調查筆記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本教堂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原名大龍峒禮拜堂,是馬偕博士親自創立的教堂之一,於1875年8月15日所創設。是台北市最早建立的禮拜堂。目前存在的這棟建築完成於1915年,係由有「台灣茶葉之父」之稱的李春生長老於現址獨資捐獻土地及建堂,禮拜堂完工後改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本教堂為台北地區僅存的4座日治時期長老教會教堂,亦是年代最早者。2002年5月28日,台北市政府公告本堂建築為直轄市定古蹟。教堂內部莊嚴美麗,為台灣極具知名度與觀賞度的教堂之一。

[7]吳阿憨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巷弄內具有歷史且漂亮莊嚴的教會,值得欣賞,想看一看禮拜堂的管風琴,可惜當天內部無開放參觀。

[8]陳福建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位在保安街百年老廟ˋˋ慈聖宮ˊˊ後街,短短幾十號的甘州街上,美麗的建築常見不少外國遊客到此一遊 。 大稻埕教會的前身ˋˋ大龍峒禮拜堂ˊˊ,係馬偕博士於1875年設立,為台北市最早的禮拜堂 。昔座落在太平町九目丁(今延平北路四段ˋ酒泉街附近),1884年清法戰爭毀成廢墟。1885年以所得之補償金,於枋隙(今廸化街二段67號)重建禮拜堂,並改名為ˋˋ枋隙禮拜堂ˊˊ,成為當時台北市的傳教中心 。 後由ˋˋ台灣茶葉之父ˊˊ李春生,於甘州街40號現址,獨資捐建禮拜堂,1915年建峻,再更名為ˋ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ˊˊ 。歷經多年建築物老舊,空間不敷使用,而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將禮拜堂往前移,保留著左右兩側牆面,依原磚原圖重建砌成,於2010年完成。並在南側(38號)設立ˋˋ台灣女子神學院ˊˊ北部女宣大樓,招收各類音樂班 。

[9]Kathy Lin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更新:某個下雨的週六經過,適逢開放日,還有導覽,把握機會進去參觀。內部已經重建加固避免老磚塊建築倒塌。除了彌撒,多數的活動都在後棟高樓,有興趣的可詢問。 .……… 很喜歡這座教會紅磚的建築。小時候我家巷子也是像迪化街那種紅磚騎樓的樣式,現在則改建的不倫不類,亂七八糟。 禮拜堂的牌子上有李春生的名字,附近也有李春生教會,看來要上網找找資料了。無法進去参觀太可惜。看來要看到內部要等做禮拜時才有機會。可惜不是信徒不會特地來。

[10]Chiao Lo關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的評價:

每個月第二個跟第四個禮拜上午可以開放參觀,導覽人員十分熱情的解說,難得可以進去教會裡面參觀,感受莊重又平靜的氛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相關圖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