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業試驗所古蹟歷史
臺灣於十七世紀荷蘭殖民時代即有蔗糖的生產與輸出紀錄,甘蔗乃與稻米齊名,是數百年來的兩大主要農作物。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為求財政自主,積極推動蔗糖產業現代化,鼓勵民間財團於各地興辦新式糖廠,並設立專責研究機構作為糖業發展的堅強後盾,為臺灣從農業社會邁向工業化的重要關鍵。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總督府成立「殖產局臺南出張所」,負責糖業改良事務。1932年(昭和七年)將各相關研究單位合併為總督府直轄的「台灣糖業試驗所」,成為日本在臺最重要的產業研究機構之一。1933年(昭和八年)硬體設備初步籌建完成,於11月25日舉行「開所式」。
糖業試驗所創建初始,下轄育種、耕種、製糖化學、農藝化學、病理及昆蟲等六科及庶務、農場二課。因應研究工作的需要與工作人員生活起居,糖業試驗所在1933(昭和八年)至1939年(昭和十四年)間於所內增建宿舍、倉庫、作業室、實驗室、製糖工場等,研究場域及設備乃日趨周全。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更名「台灣省糖業試驗所」。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與「甘蔗研究所」合併改稱「台灣糖業試驗所」,歸台灣糖業公司管轄。
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研究所內最為重要且歷史最為悠久的建築物,包括:北棟本館、中棟原「育種農藝化學廳舍」與南棟原「昆蟲病理製糖廳舍」等,經臺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2005 年(民國九十四年)台糖公司總部南遷,古蹟經整修後改為總管理處辦公室與實驗室使用,時至今日仍維持原始的行政與研究用途。
古蹟評定基準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台灣糖業試驗所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台灣糖業試驗所 |
---|---|
古蹟編號 | 20030513000009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其他設施 |
古蹟登錄理由 | 公告無資料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27條暨本府91年度第2次「臺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查會議決議 |
古蹟縣市 | 臺南市 |
古蹟地址 | 臺南市東區生產路54號 |
經度 | 120.22104325504 |
緯度 | 22.963706862656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南市政府 |
相關網站 | - |
台灣糖業試驗所地圖資訊
台灣糖業試驗所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三棟古蹟均採東、西走向之一字型配置,自北而南並列以室外通廊串連,總體形成王字型空間佈局。 建築外觀採傳統三段式立面造型,分為屋頂、屋身及臺基三部分。屋頂形式除本館為半切妻式搭配部分平屋頂外,另外兩棟同為半切妻形式斜屋頂,與本館間以平頂戶外走廊連接。 本部廳舍為建築群的第一棟建築,二層樓本部廳舍正面看似是一棟左、右對稱之官廳建築,但若轉到側邊對照平面配置,可發現本部廳舍其實是棟受現代主義影響具機能性的非對稱建築,基本上由三個矩形量體構成,東、西向刻意呈錯置貌,自南而北形成低、中、高之體形組合。外牆裝修一樓原係淺色面磚,二樓洗石子,現況已全面改為白色釉面二丁掛磚,僅北側入口門廊處保留原貌。 位於本部廳舍後側的育種農藝化學廳舍及昆蟲病理製糖化學廳舍共有兩棟,為磚構造,一字形的平面主要於南側設置連續拱圈外廊,藉以遮蔽陽光;磚栱造型,可對應其屋身為磚構造之構造方式。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 使用現況:樓高二層,中間入口採拱圈形式,內有精緻的玄關與大廳。由於興建之時已為一九三O年代,所以建築大部分以鋼筋混凝土所建,再以裝修處理之。除行政大樓之外,農藝系及化驗中心,均為日治時期之作,以拱圈為主要之表達元素。
- 重點維護事項:(1)不當附搭之隔間、設備、設施與管線等應予拆除或調整,恢復古蹟空間美感。 (2)既有地坪高低錯落,不利於行動不便者及銀髮族參訪之環境障礙,於不影響古蹟文化風貌和日常使用的前提下,提出合宜改善對策。 (3)實驗室有其潛在危險性,考量其對建築防火、人員健康、古蹟與文物保護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需有充分的管理與防災配套措施。
台灣糖業試驗所相關分享
[1]許英富(許三哥)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台糖公司與研究所均位於此,附近有南台南車站與滯洪池,景色優雅。
[2]許英富(許老哥)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南台南車站,景緻怡人,休閒,攝影好地方,
[3]Su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環境清幽的公司
[4]PAUL N. Moniba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1974-75 年在這裡學習很好......
[5]Rodin Lee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研究成果可以分享
[6]廖美惠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好地方。
[7]Wang aaron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8]趙掌櫃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
[9]Xu Ivan關於台灣糖業試驗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