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尾橋|探索橋樑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坪林尾橋古蹟歷史

坪林尾庄聚落約形成於嘉慶、道光年間(1796年-1850年)。因坪林適宜種植山藍(大菁),吸引移民前來開墾,至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製藍產量達到鼎盛期。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在開闢山地、撫綏原住民的政策下,樟樹的採伐與茶葉的種植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以北勢溪南、北兩岸之橋樑作為淡蘭古道上運送物資的通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進一步修繕淡蘭古道,坪林尾橋於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興建木造橋樑,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由木造橋樑改建為桁架混凝土橋,此時坪林製茶業與製腦業發展迅速,坪林尾橋成為臺北與宜蘭間物資運輸的重要橋樑。 戰後,坪林尾橋成為運送文山事業區內木材的重要通道,而後1970 年代木材產業衰落,茶產業因出口需求而發展迅速。同時,通行臺北與宜蘭間的客運也在這一時期開通,因此坪林尾橋在運送物資的同時也承擔客運通路的任務,民國五十九年(1970)坪林新橋落成後,分擔了部分坪林尾橋的交通量。坪林拱橋(1998)完成後,坪林尾橋轉變為人行步道橋,目前隨著坪林地區觀光的發展,坪林尾橋也轉變為觀光景點。
坪林尾橋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坪林尾橋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坪林尾橋
古蹟編號20080916000002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橋樑
古蹟登錄理由1.本橋創建於1910年,1924年修建,年代悠久。 2.本橋建築工法、結構、造型皆具特色。 3.本橋與坪林鄉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昔日為臺北經坪林通往宜蘭重要橋樑,是坪林鄉人共同回憶。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條
古蹟縣市新北市
古蹟地址新北市坪林區北勢溪上游河床坪林茶業博物館左前側
經度121.71145611507
緯度24.934721971101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相關網站-

坪林尾橋地圖資訊

坪林尾橋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本古蹟係依據當時的既有道路路線與水文進行設計,規模有十個橋跨度,各跨設置桁架,除兩側橋台之外,中間共設有九座橋墩,接續兩側原有道路呈平行四邊形平面設計,橋平面沒有與下方北勢溪垂直,為減少水流沖刷,橋墩是依照水流方向設置,同時各跨之橋面版平面與伸縮縫都呈現平行四邊形。 橋墩基礎在平面的兩側都設置成60度夾角;橋墩柱為與下方石砌基礎接續,下段採六角形平面,並在兩端設置切腳。中上段中間採用中空設計,開口下方有水平繫梁,上方為圓拱,屬規模較大的橋墩柱。 (位於水平梁下的桁架表面以混凝土包覆,單組總長高約為939.8×157.8公分;橋體兩側欄杆係以橋墩為界線分跨施作,各跨設有八個圓拱型開口,欄杆柱的平面為方形,立面分成上下兩段,下段柱身由下往上逐漸放大連接柱頭,中間向內凹陷。)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坪林尾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供人行使用之步道橋。
  • 使用現況:橋樑、橋墩無明顯損壞;各石砌基礎整體狀況保存良好;桁架、橋面版與欄杆各跨兩側水平梁之鋼版因長期暴露在外造成生鏽;各跨度橋面版普遍有植物與青苔寄生;橋面高壓磚、磨石子地坪沒有損壞在與花台交接處寄生許多青苔。
  • 重點維護事項:建議清除建築表面寄生之植物,並填補剝落之區域,對生鏽之構件進行抽換及外露鋼筋防鏽處理。 資料來源:新北市市定古蹟「坪林尾橋」修復或再利用計畫

坪林尾橋相關分享

坪林尾橋相關圖片

坪林尾橋介紹坪林尾橋介紹坪林尾橋介紹坪林尾橋介紹坪林尾橋介紹

坪林尾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