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探索宅第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古蹟歷史

大稻埕係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之一,與艋舺、台北城歷史上合稱「台北三市街」,大稻埕因緊臨淡水河,是盛極一時的繁華港埠。其中,貴德街日治時期稱為「港町」,為大稻埕地區重要街道之一,是當時大稻埕最主要的茶業製造加工中心。兩連棟建築物為2層樓建築,屬簡約磚造街屋,2樓部份開高窗,外牆清水磚大致完好,仍保留原有陽台、天井及竹節式落水管等,屋頂格局完整,而為防淡水河淹水而加高地基,表現建築地區性。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4.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5.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6.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古蹟編號20050510000001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宅第
古蹟登錄理由1.劉銘傳新政時期在大稻埕港區所規劃市街(千秋街)之相關建築, 依歷史及建材特色推論為清末日治初之建物,見證台北早期淡水河運繁榮,呈現洋行茶商聚集之街屋特色。 2.建物沿古街,為防水患與方便卸貨,騎樓提高3尺,為北市罕見之特色。建物在日治時期開雜貨店,店內至今保存古老櫥櫃設施,具早期商業文化之特色。 3.本區周邊多為歷史文化遺跡,如港町文化講座、李春生紀念教堂、陳天來宅、李臨秋故居等,並蘊藏豐富人文軼事,如林本源家、李春生、辜顯榮、廖添丁等,有助於了解台北早期發展歷史。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臺北市
古蹟地址臺北市大同區貴德街51號
經度121.5083787
緯度25.0551403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相關網站-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地圖資訊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大稻埕係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之一,與艋舺、台北城歷史上合稱「台北三市街」,大稻埕因緊臨淡水河,是盛極一時的繁華港埠。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修復完成,不定期辦理講座
  • 使用現況:修復完成
  • 重點維護事項:已修復完成,現為住家現況良好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相關分享

[1]ERIC LAO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貴德街是大稻埕地區最早開發的一條街、因為早期在大稻埕地區有碼頭的地利之便所以也是台北茶葉和布料等貨品做外銷貿易公司聚集之處、後來慢慢地也聚集衍生相關行業如報關船務公司聚集地加上望春風作曲者老家也在此處、因此這一條短短300公尺老街更具有歷史意義

[2]Tom Chen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貴德街日治時期稱為「港町」,為大稻埕地區重要街道之一,是當時大稻埕最主要的茶業製造加工中心。兩連棟建築物為2層樓建築,屬簡約磚造街屋,竹節式落水管等,屋頂格局完整,而為防淡水河淹水而加高地基,表現傳統建築藝術完整性。

[3]LOVE Gary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這古蹟建築從頂到底都是歷史,竹子水管象徵著節節高升,底部拉高是因為曾經淡水河的氾濫

[4]melody melody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仍然值得走過,畢竟這是曾經豐光一時的地方,附近有很多歷史—⋯⋯包括李臨秋故居、李春生教堂⋯⋯永樂座

[5]黑麻糬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只剩兩三間連屋,竹子造型的排水管很有趣,能感覺到早期先人的文雅

[6]蔡寬人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看得出來有在整修,希望早日完成可以開放參觀。

[7]YVV Dude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古蹟修復好 如果把電線也整理一下更好

[8]Wei Fox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台灣最早的洋樓, 見往知來, 了解大稻埕的古今~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是一處古蹟建築(或說:建築式古蹟),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貴德街51號、53號,建立於清治、日治交替的年代。千秋街店屋由台北市文化局於2005年3月19日正式審查通過,確立為直轄市定古蹟。 貴德街在清朝時期分為兩條街,北段的建昌街,南段的千秋街,交界點約為今日南京西路,而古蹟的所在處即是南段的千秋街。 大稻埕鄰近淡水河是1860年代開港的貿易港埠區,並以茶葉出口最為發達,大稻埕附近成為茶葉的加工製造重鎮,而古蹟的千秋街店屋,正是當年的茶葉加工店。 因貿易繁華的大稻埕、千秋街一帶,在歷史發展中創出了多項「第一」事物,例如千秋街是台北最早的洋樓(西式建築)街、台灣第一所的官設新式學校(西式學堂)設在六館街、台灣第一所官設專業技術學校(電報學堂)創立於建昌街等。之後,台灣因甲午戰爭而由日本接管,建昌街、千秋街也因此改名成港町(此名稱有「港口、碼頭市街」的含意)。 昔日為茶葉加工店的千秋街店屋是一個兩層樓、兩連式的建築,屬於簡約型態的磚造式街屋,二樓部份採高窗設計,外牆位置的清水磚至今仍完好保存,同時仍保留原有的陽台、天井、以及竹節式落水管等,而屋頂方面的格局完整,地基方面刻意加高構築,主要在防止淡水河的淹水問題。透過此建築的保存,能夠令人回想、回味十九世紀末的年華古風。

[9]Nana Cat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市定古蹟,建立於清治、日治交替年代,昔日為茶葉加工店。貴德街是台北最早繁榮的洋樓街,茶產業鼎盛時期有約六十家茶行在此聚集,五大洋行與公使館皆設於此。 特色為 陽台、天井、竹節式落水管,窗門板是可拆卸式木板牆的店鋪格局、為防淡水河淹水加高的亭仔腳。 貴德街在清朝時名稱原為「千秋街」,日據時期改稱「港町」,國民政再改「貴德街」。 昔時貴德街與西寧北路86巷轉角口的「莊協發」雜貨店店屋是大稻埕文史專家 莊永明 先生老家。

[10]Wayne Tsai關於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的評價:

老街的巷道很小,我用16mm廣角鏡頭也很難拍出舊建築物的全貌來,用LR多張接圖方式,可以看出全景,連隔壁的教堂建築-茶商李春生紀念館也可以入境!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相關圖片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介紹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