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聖公祠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宗聖公祠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宗聖公祠 |
---|---|
古蹟編號 | 20020108000001 |
古蹟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寺廟 |
古蹟登錄理由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
古蹟縣市 | 屏東縣 |
古蹟地址 | 屏東縣屏東市勝豐里謙仁巷23 號 |
經度 | 120.491583 |
緯度 | 22.667194 |
所屬主管機關 | 屏東縣政府 |
相關網站 | 屏東宗聖公祠(臉書專頁) |
宗聖公祠地圖資訊
宗聖公祠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宗聖公祠包含傳統之木構架、磚造及RC造三種構造方式。構造上主要以磚砌牆體為主,RC構體為輔,獨立柱及樑的部分為RC構體,砌磚工法類似荷蘭式砌法,構造方式可以視為早期使用部分RC構造之加強磚木混合構造方式,建築造型與裝飾則是傳統閩南建築與日治昭和時期流行的仿巴洛克樣式之混合樣式。 整體空間 宗祠座落土地範圍南自自由路起,向北則到今台鐵之鐵軌處,占地約一甲四至五分地。宗祠最初設立時,宗祠朝前望是萬年溪,宗祠前方尚設有半月池。後因土地產權轉移及都市化結果,半月池已填平設置三樓之樓房,北向之空地亦逐漸蓋滿建築,宗聖公祠之環��氛圍與建築氣勢遂逐漸被削弱。建築本體為一座北朝南之二廳二橫屋之平面,空間平面可大致可在水平向分成中軸、過廊及橫屋三部份,以中軸之面寬最大,過廊與橫屋之面寬約略相等。而縱深則依前廳、天井及後廳亦有三部份之別,中軸線在正廳之後設有六堆客家建築祖堂特有之化胎。 前廳前檐廊步通為圓形斷面,穿出木短柱後,下方以通橢螭虎副拱接圓斗上托弧形正拱,再以吊筒收尾承簷檁。步通上方以獅座為斗座,獅子頸部的鬃毛飄逸生動,左右互看嬉戲,與流蘇花籃造型吊筒形成進入宗祠之視覺焦點。 前廳棟架為大跨距之三通五瓜形式,大通為上窄下寬之蛋形斷面,具有葉金萬匠師一系之特色。大通之上方以趖瓜筒瓜腳修長,刻工精細,大通下方之鳳形雀替為仿作新品;二通、三通至頭巾處以立瓜筒上接八角形疊斗。 花拱主要以面對明間出拱,可見具葉派特色之螭虎栱。後左、右步通上方以象座為斗座,祥象造型生動面帶慈祥,左右對看關愛,與牡丹花冠造型吊筒作為前廳明間視景終點。 後廳前簷步口天花為捲棚形式,步口棟架較前廳大,左、右步通上之四個獅子斗座,公獅開口含珠掛王牌,母獅閉口掛圓牌,左、右公母前後對角互看之情境,俏皮生動有趣。步通穿出木短柱,下方以通橢螭虎副拱接圓斗上托弧形正拱,再以流蘇花籃造型吊筒收尾承簷檁。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開放參觀與活動辦理空間(需申請)
- 使用現況:開放參觀與活動辦理空間(需申請)
- 重點維護事項:無
宗聖公祠相關分享
屏東市宗聖公祠始建於1927年,2002年由屏東縣政府指定為古蹟建築,融合客家民居合院格局、傳統廟宇裝飾、日治時期西洋建築風格於一身,深具保存推廣價值。 宗聖公祠充分表現出客家人家居建築的思想特色,座北朝南、二廳二橫屋格局;背後化胎靠山、廳內神龕座下的座頭龍、拜庭、前廳、門樓、半月池直到萬年溪,串成完整的軸線,呈現傳統客家人之風水觀念。 宗聖公祠的空間展現出傳統合院之三界觀,在天井祭神、正殿祭祖,左右廂房則庇蔭後代六戶子孫,讓他們到屏東可以有落腳歇息之處。在後代的口訪資料中,仍有許多曾氏子孫津津樂道於當年求學借住於宗聖公祠之趣事,例如曾任美和護專校長的曾秀氣,自述在屏東中學就讀時便曾借宿宗聖公祠。如此的客家空間與觀念,也出現在汀州客家移民所興建之淡水鄞山寺汀州會館,一南一北,正可相互參照。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內政部版權所有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版權所有
古蹟級建築 裡面有一位管理員阿伯很熱情 會跟你介紹建築很多細節的含義 這個建築也很特別 有西式合中式的風格 多種字體及含義 值得探訪
宛如隱身於市郊的聖殿 除了閩南傳統祠堂不能缺少的精雕細琢外 那個精緻浮誇的門樓與整體靜謐的灰色調也讓人眼睛一亮 大量使用RC結構與西洋裝飾在當時可說是相當的前衛 雖當初從地圖上知道這裡有座公祠 但初見到那門樓起雞皮疙瘩的感覺還真難以言喻...
推薦景點,重新裝飾後仍不失古樸,二樓必上看屋簷瓦磚,顏色鮮亮但無俗氣,我覺得整修的很成功,看到有融化西方的元素在內,就覺得以前的人也是很摩登的,就是一樓房間沒燈光照明,陳列物看不清楚。
雖然是因為報告需要才來此一訪,但這裡的建築風格讓我為之一驚,融合中式閩南式建築與西式的巴洛克風格,裡面還有熱心的大哥帶我們導覽說明,真的是不虛此行👍 …
來玉皇宮拜拜,有幸看到古蹟,可惜周一休館,有機會再來參觀。
古蹟保存很好 古色古香 管理員熱心講解 很值得一訪!
宗聖公祠為三開間建築,左右各有廂房護龍與過水廊,在宗聖公祠大門前,看到歐風造型的西洋天使身影與中國傳統動物獅子石雕的混合,感覺非常特殊。 宗聖公祠建於西元1929年,當時重金聘請了台灣廟宇匠師陳玉峰、葉金萬與大陸廣東匠師蘇濱庭等重量級大師親自出手,無論公祠內外建築的刻工、彩繪、壁畫、交趾陶,均出自他們的手筆,諸如水廊門上的交趾陶、山牆上的雙龍雕刻等等。 總之,整棟建築就是藝術品,無論是牆壁上、柱子上、天花板上、門神、匾額……,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欣賞性,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另外,宗聖公祠內的書法非常可觀,更有少見之竹葉書。
很具有意義的古蹟建築。 建築風格融合巴洛克和傳統屋簷,象徵了文化在此過程中的交會、衝突與協調。 身處在屏東天宮廟的後方,確實很容易被人所忽略,但此建築為後世客家子弟提供了傳承和溯源的研究方向。 在此建築內部,隱藏著各式書法雕刻字體的蹤跡,對文字和書法有興趣者,千萬不能錯過。且目前也利用數位保留的方式,讓到訪者,可以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來看典藏的內容。 該地也有導覽的解說員,熱心講解,如果時間剛好,有是還有機會體驗一些結合的攝影活動。 據說該處也是許多新人,選擇拍攝婚紗的好去處,如果想選擇一個具有中西合璧,且復古風格的地方,這邊尚可考量。
座落於玉皇宮後方巷弄內的宗聖公祠建立於日治時期昭和2年(西元1927年)於1929年完工。宗聖公祠是以客家合院及融合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展現出精緻絕美木作及石作的工藝藝術。這是一座曾姓的公祠以六堆客家曾氏子嗣以曾子(宗聖公) 為名號所創建的宗祠。歷史上對儒家學派的五位聖人的合稱,五聖分別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宗聖曾子、復聖顏回、述聖子思。今天因為參加家扶的親子活動課程才有機會瞭解宗聖公祠的歷史背景,原本殘破不堪的公祠經過相關單位及曾姓宗族的搶救才有目前的面貌。雖然公祠的歷史還不是很久,但在2002年獲屏東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納入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