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寶藏巖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寶藏巖 |
---|---|
古蹟編號 | 19970805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寺廟 |
古蹟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古蹟縣市 | 臺北市 |
古蹟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3段230巷23號 |
經度 | 121.5332267 |
緯度 | 25.0105644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寶藏巖地圖資訊
寶藏巖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嘉慶三年所立之「觀音亭碑」詳述寺由始末。特別是楹聯多為泉州安溪移民信眾之落款,為安溪人開拓公館及景美一帶之見證。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
- 使用現況:現況仍為寶藏巖寺廟使用
- 重點維護事項:
寶藏巖相關分享
較早前磚瓦平房建物,沿著山坡而建,高低層次,成為懷舊文青拍照的好地方。步調慢一點,給自己一小時,應該可以取到不錯的人物寫真或風景小品。
天氣不錯又不熱的時候很適合來這邊走走。上面就有停車場跟捷運站,不管是開車來或是坐捷運都很方便。串連各個空間的樓梯,每個樓梯就短短幾階,走起來不會累。不知道樓梯會通道哪邊,走到最後都會好奇通到哪。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成古今相照的意象。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學者及民眾的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
轉型尚未成型,但仍可一逛。 靠山不多增建的老聚落,跟其他轉型的藝術村大同小異,並未感覺得自己獨特的特色,唯一特別的是有一民宿可入住。 因為聚落是靠山增建,所以爬上爬下的階段很多,算是這邊的特色,但也讓台灣醜陋的鐵皮屋頂一覽無遺,強烈建議市政府補助,強制將鐵皮屋頂都替換成老式石棉屋頂,繞一圈時只發現一間房屋有保留著,若能全部統一替換,一定更能展現特色
「巖仔」本義是山洞,引申為山邊廟宇。 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 2006年《紐約時報》 將該聚落納入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101齊名。 被稱為最美的違章建築
今天過年初四,有些店面沒有開,但胡同巷弄間依然漂亮,大約可以逛40分鐘左右,公共廁所非常乾淨,值得讚許。
寶藏巖登錄為台北市第一個聚落形態之「歷史建築」,目前已成為藝術家進駐的藝術聚落。
要來參觀聚落,要注意11點才能開始,不要太早來了,如果太早來,等待時間建議可以去旁邊河濱公園散步。 沒有想像的豐富完整,所以很快就能逛完了,附近有靈骨塔,在意的人就不建議前來。
一 個商圈後面的聚落,有住宿,藝文活動,也是一些劇集的拍攝景點,平日適合來走走晃晃,假日很多人
這裏儼然像是九份的小山城一般還多了一份眷村味,以及滿滿的文青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