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館|探索寺廟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海山館古蹟歷史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鄭氏降清,翌年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設臺灣府,下轄三縣。當時清政府為鞏固臺灣,在佈防上,派台灣鎮駐府城,台灣水師協駐安平,統轄中、左、右三營,並分別防衛各洲口。由於台灣府仍屬於福建管轄,所以各營官兵都由福建派駐的班兵,輪流戍守。安平水師班兵便是由福建水師提標及所轄各鎮、協、營等單位的兵士抽調而來。因此來自同鄉的不同班兵,便以部隊為單位,在安平建造廟館,做為供奉家鄉神祇及聯絡聚會的場所。當時這些班兵所建的廟館共有五座:一、福建水師提標班兵所建的「提標館」,二、福寧鎮標烽火門營班兵所建的「烽火館」,三、閩安協標班兵所建的「閩安館」,四、金門鎮標班兵所建的「金門館」,五、海壇鎮標班兵所建的「海山館」,合稱為「安平五館」。
海山館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海山館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海山館
古蹟編號19851127000071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寺廟
古蹟登錄理由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72條綜合評定之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古蹟縣市臺南市
古蹟地址臺南市安平區效忠街52巷7號
經度120.16260216448
緯度23.00138197144
所屬主管機關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相關網站台南旅遊網

海山館地圖資訊

海山館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清光緒21年 (西元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後,安平二館因為失去原本的功能而逐漸荒廢頹圮。二戰以後,海山館舊址改建民宅,屬於張長庚所有,而原來供奉的媽祖神像移至文朱殿,廟前一對蝙蝠石柱也移到妙壽宮,成為前殿的龍柱。 直到民國64年,臺南市政府為了慶祝「臺南觀光年」,特別議購這一座民宅,加以保存,並規劃為「安平鄉土館」,展示安平地區鄉土史料,以供國人追本溯源。 海山館的平面格局主要是二幢建築物所組成,分別是北側的三合院與南側的單伸手,且各自獨立並未緊密連接。左側的三合院分別有正廳和兩側廂房,正廳為三開間,步口的左右側牆設有拱門通往兩側,目前左側拱門因被鄰房新建牆體所阻擋,已無法通行。正廳的明間和次間在平面上都被木隔板隔成前後二室。此外橫跨前後次間並分成上下兩層,以活動式木樓梯連接。左側廂房目前閒置,而右側廂房目前作為管理員室使用。單伸手為安平地區民宅最具特色的平面形式,海山館的單伸手為「出右邊的伸手」。正廳為三開間,右側步口牆面設有拱門通往隔鄰巷道。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觀光、遊憩
  • 使用現況:於民國98年修護完工。
  • 重點維護事項:木構件白蟻蛀蝕、屋頂防水、磚牆風化、彩繪風化剝落

海山館相關分享

[1]charlie wang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位於安平區效忠街老街內的海山館是市定古蹟,清朝時期為清兵駐守安平的宿舍,日治時期被轉售成為民宅,之後才被政府單位收回成為古蹟,主建築保存良好,且有許多劍獅的雕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門口的伏地挺身劍獅,以及安平特有的刀劍屏,可一窺早期安平地區的建築型態。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台灣歸入清帝國版圖,清廷為鞏固台守備,置水師駐守安平。由於台灣府仍屬於福建管轄,所以各營官兵都有福建派駐的班兵。因此來自同鄉的不同班兵,以部隊為單位,在安平建造廟館,做為供奉家鄉神祇及連絡聚會的場所。當時這些班兵所建的廟館共有五座:提標館、烽火館、閩安館、金門館、海山館;合稱為「安平五館」。現存海山館的設立便源自福建海壇鎮標班兵建造的廟館,簡稱海壇館。又因海壇鎮的駐防地,有一座山叫做海山,便以海山為名而稱「海山館」。 安平五館分別是五間兵建的廟館,為聯絡聚會的場所,分別為『提標館』-廈門提標班兵、『烽火館』-福寧烽火營、『海山館』-海壇鎮標兵(簡稱海壇館)、『閩安館』-閩安協標兵、『金門館』-金門鎮標兵,安平五館在日據時代皆已毀壞並荒廢。於民國時僅剩海山館依然存在,後由安平人張長庚買下並修建為三合院式住宅,到了1975年再由台南市政府收購並整建,兩年後規劃成為海山館(原安平鄉土館)並以展覽、參觀為主。 海山館設有圍牆,其上有門牆二座,分別為劍獅和文字紋飾,牆門層層出挑、簷角和葫蘆形狀的收頭,成為安平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建築,相當於傳統中型宅第三合院的格式,拜亭及正廳的裝飾較多於一般民宅,正廳前擺著一座刀劍屏,有驅邪鎮煞、祈福求平安的意義,正廳及拜亭的木雕及窗櫺裝飾以藍色為主調,其南側有廂房,裝飾就較為樸實,名列三級古蹟。

[2]吳岳峰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滿有歷史悠久建築屋頂上風獅爺、門面有劍獅圖騰、另一邊有八卦屏風,還有蓮霧樹及百年玉蘭花陪襯,裡面都有文創商品選購自用紀念或送禮

[3]瑀玥Yuki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免費參觀 隱藏在巷弄內古色古香的古蹟 導覽員很熱情的解說安平劍獅的特徵、由來典故 海山館在1684 年為清朝士兵建造的建築,收藏護身符等抵禦邪惡的物品。是清代水師海壇鎮官兵作為集會、膳宿、祭祀神明的場所。 現在是安平文教基金會接手管理 裡面有賣一些有特色的文創商品 有到安平老街可以順道過來看看

[4]懈師傅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長大後有年紀惹,才能慢慢感受到閔式建築的美,保存的相當良好,很多遊客穿著旗袍拍照

[5]何宥臻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是個小巧可愛的古蹟~ 保存得很不錯 遇到一個大哥跟大姐很熱情講解 有很多文創商品可以購買

[6]ten ten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清朝班兵駐紮所在地。 門上有精緻劍獅圖像。 大門深鎖,應該是巧遇沒開館的時間。

[7]jy “darktrial”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地方小,沒有什麼特殊的文物或風景,不太確定特別跑一趟值不值得,

[8]Wei Jerry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17 世紀清兵建造的建築,花 30 元請工作人員導覽非常值得,原本20分鐘的講解,最後講了近一小時,更了解台灣的歷史了,還看到很多外面看不到的文物,很值得大家來~

[9]B ibi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上次去的時候還在整修,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好

[10]Albert Chen關於海山館的評價:

海山館是市定古蹟,過去做為清朝時期清兵駐守的宿舍。到了日治時期被轉售為民宅,民國年間,被政府單位收回,列為古蹟。建築保存良好,可窺視股清朝年間的建築型態。

海山館相關圖片

海山館介紹海山館介紹海山館介紹海山館介紹海山館介紹海山館介紹

海山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