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翁氏家廟古蹟歷史
翁氏開浯始祖翁師男(號康叟,六桂第十世),於元末由晉江破澗避居至金門后洲厝,英年早逝,其妻子帶二幼子往居后半山依娘家,二世祖兄弟居留後半山(今后盤山),三世祖翁守萬兄弟始向南遷,居前半山之村落,即為今日盤山村。
盤山翁氏家廟於清雍正8年(庚戌,1731年)建於上盤西園玄帝廟(今廣濟廟)旁,後於清乾隆37年(壬辰,1772年)遷至現址。清道光14年(甲午,1834年)眾議重修,遂集資籌備,直至同治元年(壬戌,1862年)完竣。
家廟曾歷經多次修建,民國10至20年代間(1920-1930s)曾修繕,留下建築立面馬約利卡彩磁及正廳地坪水泥押花裝飾。民國39至45年間(1950-1956),曾為國軍部隊佔用。
於民國70年(1981)曾再進行修繕。
過往於每年清明、冬至及九月初九康叟公忌辰於家廟舉行祭祖儀式;今日則僅於九月初九辦理,並於儀式後頒發獎學金,鼓勵子孫勤學,當日晚間亦於家廟內舉辦「食頭」,以凝聚親族。
古蹟評定基準
- 具高度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者
盤山翁氏家廟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盤山翁氏家廟 |
---|---|
古蹟編號 | 20200409000002 |
古蹟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祠堂 |
古蹟登錄理由 | 依據文獻記載,盤山翁氏家廟於1772年(乾隆37年)遷至現址,距今已近250年。後於1834-1862年間(道光14年至同治元年間)進行重修,歷時近30年。其後至今雖經歷次修建及國軍佔用,家廟之建築構造尚稱完整。目前所留木棟架及精緻的雕刻、馬約利卡彩磁,保有金門1930年代僑匯時期建築風格,及早期木雕原物,並仍維持古樸風貌,為金門少數主體仍留存1930年代未曾更換原物之宗祠,具高度歷史意義。家廟中保存四方清代古匾,為珍貴之文物。家廟祖龕祀奉翁氏開浯始祖康叟公妣,見證金門翁氏宗族於浯江之開拓發展史。 家廟之步口及正廳、祖龕仍保有1930年代或更早且精緻的木雕構件及彩繪,以花鳥、人物為題材,展現當代匠師工藝技術。棟架上之彩繪裝飾雖已起甲、剝落,仍可依其構圖、色彩,推測其原貌。家廟之建築裝飾多選擇富有吉祥寓意或教忠教孝之題材,不但具有藝術價值,亦兼具祈福及教育子孫之用意。 盤山翁氏家廟於20世紀曾於1930年代及1981年重修,正立面加設馬約利卡彩磁等僑匯時期建材,表現出1930年代金門僑匯時期建築裝飾特色,並保有該時期或更早之前之木構造、雕刻等木作。1981年重修時,僅修復屋頂及部分裝飾,如運用當代素色磁磚模仿斗仔砌之組砌方式,呈現該年代所採用之現代裝飾與工法。本家廟歷經兩次大幅度修復,呈現不同時代之營造歷程與新舊建材之融合,具特殊性。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古蹟縣市 | 金門縣 |
古蹟地址 | 金門縣金寧鄉頂堡101號 |
經度 | 118.338608 |
緯度 | 24.447397 |
所屬主管機關 | 金門縣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盤山翁氏家廟地圖資訊
盤山翁氏家廟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建築坐東北向西南,為三開間單落建築,含入口門樓及牆規,前方有前埕及照壁。正身採硬山擱楹承重牆系統,十一架樑。屋頂為翹脊,採傳統瓦作屋面,兩側各有五壟筒瓦。 建築正立面為榻受,下堵為花崗石封堵石砌,鏡面牆及轉角水車堵以馬約利卡彩磁裝飾,門樓屋頂皆為筒瓦屋面。建築背立面上堵為磚砌、水泥粉刷牆身,下堵為亂石砌,混以花崗石塊、貓公石等就地取材石料。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由社團法人金門縣翁氏宗親會管理、使用,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盤山開基祖康叟公忌辰)舉辦祭祖儀式。
- 使用現況:1. 目前家廟所留之木棟架與主要牆體構造,至少均為1930年或更早前重修時之原物,1981年修繕時並未更動主要構造,在金門宗祠中已屬罕 見。 2. 家廟仍保有清代匾額數件,且建築之棟架、構件、地坪尚保存完整。 3. 建築因年久失修,內部木構件多處有白蟻蛀蝕痕跡。 4. 左前點金柱斗拱構件開脫,柱體向外傾斜。
- 重點維護事項:1.應定期清理深井地坪、屋頂等植生問題,並持續追蹤是否有白蟻活動跡象。 2.左前點金柱向外傾斜,恐影響建築構造安全,應持續追蹤並視情況進行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