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岡呂家頂瓦厝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神岡呂家頂瓦厝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神岡呂家頂瓦厝 |
---|---|
古蹟編號 | 20041022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宅第 |
古蹟登錄理由 | 綜合學者專家意見:建築為臺灣中部地區目前尚存客屬移民建築中年代最早案例之一,保存原始構件,為地方文化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款 |
古蹟縣市 | 臺中市 |
古蹟地址 | 臺中市神岡區中興路30巷32號 |
經度 | 120.69182209302 |
緯度 | 24.239409735699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神岡呂家頂瓦厝地圖資訊
神岡呂家頂瓦厝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古蹟本體為其創建期之四合院,包含門廳、正身、左右護龍等,屋後有化胎為客家特色。主要建造匠師應為潮州系,因而宅第有諸多潮州建築特徵。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根據文獻記載,在西元16世紀明朝嘉靖末年,已有許多漢人商船、漁船進入北港、雞籠(基隆)、淡水一帶活動,而至西元1683年清廷收復臺灣,閩粵移民入台開墾者日漸增多。 乾隆三十六年(西元1771年)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之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為呂氏渡台在三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宅第,建造年代推測大約在清道光六年(西元1826年)迄今約有一百八十年左右,是目前已知且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的案例。 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筱雲山莊落成,族人陸續遷出,頂瓦厝日治時期也曾修建後落屋頂改為水泥瓦,但後期長年無人居住,增、改建較少,致使建築保留較多原鄉地的特質,東海大學故洪文雄教授曾讚其文化資產價值不凡。
- 使用現況:民國92(2003)年完成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民國94(2005)年完成修復。
- 重點維護事項:由於建築毀損嚴重,除第一進屋頂已掀除,護龍土埆牆大部分皆裂損或倒塌,因此修復工程土埆牆面多數以舊料重新疊砌,而木構架保留可用材以抽換方式進行,如門廳、後落步簷口之木構架等,石雕則多為舊料,僅第一進門枕石新作。
神岡呂家頂瓦厝相關分享
原本歷經921震災嚴重受損的百年古厝,經屋主盡心盡力整建才恢復如今樣貌,是台灣難得一見的古厝,非常值得造訪,但由於屋主仍居住在此,欲去之前請先聯絡屋主
呂家蓋筱雲山莊前的住所,擁有近200年歷史,想來參觀請先聯絡上屋主,畢竟是私有宅,流浪狗不用害怕,叫兩聲就對你沒興趣了,也不會追車,所以不用太擔心喔;)
筱雲發源地 遠遠看聽到狗叫聲 但依然感覺得出建築雖然簡單 卻有著古蹟的氣息 但我怕狗不敢再進入🤣🤣🤣
最好先知會主人 有養狗很兇 小路只能騎機車進出
外面有幾條野狗很兇,建議遊客自己小心
嘗試靠近過,但狗直接衝過來,就放棄了
我祖產
可愛的地方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之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乾隆55年(西元1790)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為呂氏渡台在三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宅第,建造年代推測大約在清道光6年(西元1826年)迄今約有一百八十年左右,是目前已知且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的案例。 同治5年(西元1866年)筱雲山莊落成,族人陸續遷出,頂瓦厝日治時期也曾修建後落屋頂改為水泥瓦,但後期長年無人居住,增、改建較少,致使建築保留較多原鄉地的特質,東海大學故洪文雄教授曾讚其文化資產價值不凡。 921地震後呂家頂瓦厝牆體裂損、倒塌,屋瓦掀除損毀嚴重,由當時臺中縣文化局緊急搭設帆布棚架保護,並輔導業主申請震災修復補助,獲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核定全額補助經費進行修復工程,前臺中縣政府於93年4月13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93年12月22日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99年12月25日臺中縣市合併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 文化資產價值: 臺灣除本島原住民族之外,因閩粵移民大量渡海入墾,傳統民居建築多延續原鄉地閩南風格,然而隨著時間演變,民生經濟日漸發展、生活型態改變再因人口膨脹迅速,居住空間不敷使用….等等,現今所見建築物大多為西式,高樓大廈林立,而留下少數傳統建築往往也因生活需要加、改建,保有原始建築風格者實屬少見;呂家頂瓦厝卻因族人移居他處,減少了改建的頻率,而保存較多原始構件,致而具有古蹟所應具備之稀少性、不易再現等特點。 呂家頂瓦厝所蘊藏文化資產價值如下: 建築年代久遠且為中部地區目前尚存的第一代客屬移民建築中較早案例:建築建造年代早於同為古蹟之摘星山莊、筱雲山莊、社口林宅等,對地方家族發展、早期開墾歷史、臺灣傳統民宅發展及建築與原鄉地關係之研究,皆有重大意義與價值。 原鄉地及匠師來源地式樣的在地化呈現:早期傳統民宅建築之形式,係取決於匠師及屋主對原居故鄉之印象,至家族穩固發展後影響力則來自匠師,頂瓦厝主要建造匠師應為潮州系,因而宅第有諸多潮州建築特徵。 選址、選地的智慧:建築之地理位置處於社皮、南門二灌溉線之中央,水由社皮支線流入,由北向南流再於門樓前轉彎向西南流出,宛如玉帶水環抱,而區位屬三角仔通往社口要道,為領袖地方者所居之中樞要地,也符合呂式一族在地方之地位象徵。 材料使用的內藏性訊息:頂瓦厝之建造材料多半就地取材,不若一般傳統民宅採用中國福杉,而是大量使用在地的茄冬、肖楠、樟木等樹材,卵石則來自大甲溪,具有材料在地化的特徵。而在其他構材上,磚料切割使用、石料原石進口、裝飾圖紋及符號象徵都具有獨特意涵,另外,建築使用了竹釘、四方釘(鐵釘)、圓釘、銅釘計四種,反映建築修建分期,也是少見。 建築特色: 平面格局:建築為二進雙護龍格局,與詔安、秀篆原鄉地祖厝極為接近,僅規模略為縮小。 大木構架:採透雕束仔及以斗承楹作法,呈現潮州木構特質,大廳未設燈樑,亦屬客籍作法。 裝飾作法:計有石雕、木雕、磚雕、泥塑、書法、剪黏等,其中石雕、木雕作品線條細緻流暢,雕工精細,呈顯出俐落、纖細之美。前落正面必身之泥塑作品,以仿磚雕方式呈現,風格古樸且優雅,具有極高藝術價值。 資料來源: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有机會來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