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探索城郭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古蹟歷史

臺北府城門-小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重熙門極小南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台北城而建。據說為當時板橋的富戶「林本源」家族所捐建,林家本籍福建漳州,當時艋舺是泉州人的天下,於是林家自行捐建小南門,既不用穿越艋舺和西門,也不須繞過大圈子走大南門。小南門因此成為台北城西南通板橋、中永和一帶的孔道。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臺作雖也是石條所砌,上半部卻使用傳統上常看到的柱廊樓閣。屋簷下斗拱成列,並施彩繪,有如一座小廟,非常華麗。門額題為「重熙門」意為盛世興隆,光輝普照的意思。日治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小南門雖被保存下來,卻因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二戰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小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樣式,頗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造型,石工精而堅古,頗具歷歷史價值。  臺北府城門-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北門名承恩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位置在今天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延平北路及中華路交叉口,曾是台北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交通孔道。北門的外觀非常雄偉,乃一封閉式碉堡,清領末期為了防禦火器,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異常,屋架仍為傳統中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外廓門與北門略錯開,形式一個角度,戰時有利於防守。屋頂採用歇山單簷,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一點柔和的色彩!北門的城額以石雕成,邊框雕蓮花卷草及花瓶,有平案祥和之象徵,門額題「承恩門」,有朝向北極星或承受皇恩之寓意,落款為光緒八年,即西元一八八二年,當時先築城門,再依次築造城牆。日治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僅存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二戰後,陸續整修舊城門,整修後其餘城門大失舊觀,惟北門保留當原貌,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臺北府城門-南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麗正門位於南城牆的西側,又稱大南門,為台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型製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依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而兩層屋簷間,還嵌著空心花磚,可以通風透光,也增加視覺上的變化。此外,整座城門有如封閉的碉堡,牆身和屋頂連成一氣。城樓正反面各有1圓2方的窗洞,以供防禦和監視,但面對城外的方形窗洞開口極長,凡是夜半遲歸者,必須由所謂「吊城」方式,由守城兵士以竹籃子吊上去,方得進城。如果有緊急事故,也可由這裡出入。日治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大南門雖幸運被保存,但卻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二戰後,政府整修舊城門,大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砌的城座、門洞則幸運的保持原樣。 臺北府城門-東門: 清光緒元年清廷設台北府,5年台北知府陳星聚籌建臺北府城,但因台北基地鬆軟,直到福建巡撫岑春,臺灣道台劉相繼勘定基址後,光緒8年(西元1882年)始召募粵籍工匠興築。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完工。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景福門即東門,位於東城牆中央略偏南處,朝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的重任。另外,它也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和北門不同的是,東門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而且兩側門孔旁均加開方形窗洞。另外,北門的外廓是方形,東門則是圓弧形。日治初期搗毀台北城城垣、城郭及西門。僅存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二戰後,政府整修舊城門,東門從碉堡型的城門,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3.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4. 具其他古蹟價值者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
古蹟編號19980903000001
古蹟級別國定古蹟
古蹟類型城郭
古蹟登錄理由1.北門的外觀非常雄偉,乃一封閉式碉堡,清領末期為了防禦火器,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異常,屋架仍為傳統中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外廓門與北門略錯開,形式一個角度,戰時有利於防守。屋頂採用歇山單簷,燕尾起翹,曲線流暢,在嚴肅的城門上增添一點柔和的色彩,深具建築特色及歷史意義。 2.麗正門位於南城牆的西側,又稱大南門,為台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型製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依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 3.景福門即東門,位於東城牆中央略偏南處,朝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負有防禦的重任。另外,它也是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 4.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構造與形式皆不同於其他諸門。不像其餘4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一般,為精美的樓閣式城門造型,流露出秀麗、親切的味道,十分特別。臺作雖也是石條所砌,上半部卻使用傳統上常看到的柱廊樓閣。屋簷下斗拱成列,並施彩繪,有如一座小廟,非常華麗。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古蹟縣市臺北市
古蹟地址臺北市中正區東門:中山南路、信義路交叉路口,南門:公園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小南門:延平南路、愛國西路交叉路口,北門: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中華路交叉路口
經度121.50813895866
緯度25.036901952316
所屬主管機關文化部
相關網站-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地圖資訊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臺北府城-小南門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重熙門即小南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台北城而建。 臺北府城-北門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通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北門名承恩門,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位置在今天於忠孝西路、延平南路、博愛路、延平北路及中華路交叉口,曾是台北城內通往大稻埕一帶的主要交通孔道。 臺北府城-南門: 城樓正反面各有1圓2方的窗洞,以供防禦和監視,但面對城外的方形窗洞開口極長,凡是夜半遲歸者,必須由所謂「吊城」方式,由守城兵士以竹籃子吊上去,方得進城。如果有緊急事故,也可由這裡出入。 臺北府城-東門: 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略)
  • 使用現況:臺北府城-南門:大南門雖幸運被保存,但卻年久失修日漸殘破。二戰後,政府整修舊城門。 臺北府城-小南門遂被重修成宮殿樣式,頗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造型,石工精而堅古,頗具歷史價值。 臺北府城-北門:二戰後,陸續整修舊城門,整修後其餘城門大失舊觀,惟北門保留當原貌,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臺北府城-東門:二戰後,政府整修舊城門,東門從碉堡型的城門,被重修成宮殿式建築,大失原貌,但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門洞為石條所砌半圓拱,邊框保存有雷紋裝飾,仍頗具歷史價值。
  • 重點維護事項:(略)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相關分享

[1]willy chen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小南門「重熙門」】《國定古蹟》臺北府城落成時,最初只有東門、西門、南門、 北門四門;當時板橋漳州人和艋舺的三邑人一向不和,築城總理林維源便於南邊城牆西段自費蓋小南門(重熙門),專供漳州人出入,以避免要走三邑人常出入的西門; 小南門在中式的城池建築中是個非常特別的例子;雖然它和東門、南門一起逃過了日本人的摧毀,可惜卻在1960年代被改為北京宮殿建築風格, 前人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幾乎破壞殆盡,完全漠視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2]Rex Chou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小南門又稱重熙門,建於清領時期,與其他門一樣位於大馬路中間,拍攝時要抓緊時間按快門,不然會拍到路過的車輛。

[3]honey kiss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古蹟巡禮 夜晚的重熙門,歷史史蹟資料館,可於網路上查詢詳情、可以上網瀏覽😄,增長腦庫圖書館!林家出資霸氣完成!不拾人牙慧, 只寫自己的文字! 月夜下的重熙門,屹立於車道分流中,陽剛之氣,多了份柔和謙卑的低調! 繁華都會中的一座建築之美⋯⋯過去的紛爭不斷杜絕一切&昌隆表徵已是過去! 白天,陽光燦爛的小南門,逸圓綠茵陪襯,增添了濃濃的懷舊風情❤️ 雨中,細雨飄渺間,重熙門呈現了美麗之浪漫柔情⋯ 台北的風景 你妳的心,左右了你妳⋯^_^⋯ #遇見,再拍幾張照片😄 #2023💕好年❤️元宵燈會在台北❤️經過重熙門💕走往龍山寺💕台北很適合自由🆓行💕 分享從小南門走往龍山寺路線,會經過的風景💕㊗️🧧大家快樂生活💗出門看花燈,龍山寺路線在照片裏面,沿路有歷史意義建築剝皮寮🍎昨日已過,今日是好🍎

[4]J me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富有特色的重熙門,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天氣晴朗經過拍攝,覺得美好的風景!

[5]張伯鎧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台北城保留的城門之一,離萬華(艋舺) 不遠

[6]張晟綱(ck)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清代台北城的五個城門之一,但是現在只有四個城門被保留下來,西門(寶慶路中華路口)被拆掉了,週邊也有知名的餐廳如傻瓜麵及魯肉飯,和平醫院,電台與公務機關

[7]Chanti Lo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走在歷史、走在現在,地是那時的地,城門依舊在,但一切也並非完全相同。 秋夜,天很清、風很涼,肚皮剛裝了好吃的,踩馬路、體驗歷史,正合適。多年後,我這肉身也不再,希望城門依然,留予後人憑弔。

[8]靖菱瑛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台北城門中,算是保持的相當完整,真心期望台北的城門可以一直保存下去,西門是個很大的遺憾啊~

[9]楊大麥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探尋古蹟,臺北府城小南門。 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官網:臺北城門介紹 臺北府城小南門,由民間籌資興建的城門,位於現今延平南路、愛國西路口。 臺北府城小南門,又稱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煇普照」之意,位於延平南路與愛國西路交會路口圓環上,建立之初作為臺北城內通往板橋、中和的孔道,城內連接小南門街(今延平南路中山堂以南路段,以北則為撫臺街),日據時期屬書院町。 小南門相傳為板橋富賈林本源家族為了避開艋舺的泉州勢力,方便出入臺北府城所捐建,因此相較於其他碉堡式城門,小南門則是唯一的廊柱式城樓。 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拆除臺北城垣,城廓和西門,小南門則規劃為圓環綠地,同東門情形,小南門城樓於民國55年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而石構臺座及圓拱門則維持原有建材造型。

[10]2 J X關於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的評價:

台北府城門一日遊,重熙門(小南門)沒有特地拍正面、但是可以很近距離的看到整體。來自維基百科: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ps.今日天氣好、來補充一下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相關圖片

臺北府城—東門、南門、小南門、北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