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 |
---|---|
古蹟編號 | 20081110000001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其他設施 |
古蹟登錄理由 | 一、本建物建於1924年,為當時模仿西洋植物園整體規劃下產物,為植物腊葉標本採集陳列館,蒐集約1600多種腊葉標本,具採集、陳列、研究及教育等功能,為臺灣植物研究學術史上重要見證。 二、建物結構為加強磚造,牆為磚造,樓板為R C造,部分柱為鋼管結構,屋頂為切角頂,建築構造反應東京大地震之後耐震結構之嘗試,其形式、結構特色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5款 |
古蹟縣市 | 臺北市 |
古蹟地址 | 臺北市中正區臺北植物園內 |
經度 | 121.508655 |
緯度 | 25.0310042 |
所屬主管機關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地圖資訊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本建築外牆結構為磚造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開放使用
- 使用現況:開放使用
- 重點維護事項:
臺北植物園腊葉館相關分享
是「腊(ㄒㄧˊ)葉」,不是臘葉喔! 這裡是台灣第一間植物標本館,館內曾經負責收藏日治時期起植物學家所收集並製作的植物標本。 雖然目前台灣的植物標本已經移至更現代科學化保存的場所,但這裡仍然記錄了許多故事和歷史。 館內有熱心的志工老師會仔細說明和介紹該館從收藏、歷史到建物構造,以及標本製作方法與工具等特色。此外,也有介紹曾經影響台灣植物學界的三位重要學者,並還原當時這些學者在此處的研究空間與環境。 入館不需要門票,而且空間與採光都相當舒適,雖然空間不是非常大,但知識內容非常豐富,值得到訪花點時間慢慢聽導覽介紹,相信能滿載而歸。
今天1樓跟2樓的導覽員講解得非常有趣與清楚,對小朋友也非常有耐心,感覺得出對於文物的熱情與了解,是意料之外的收獲,真的非常謝謝她們精采的解說
第一次見到腊葉館開放參觀,雖然過去在此為台灣植物留下紀錄的學者都已經被人遺忘,但見到他們留在腊葉館的儀器與文獻,還是很有感動。
導覽人員相當熱心,對文物、歷史、建築皆細心介紹,也提醒二樓午休時間以利調整參觀動線,增長許多製作植物標本的專業知識!謝謝!
台灣第一座植物標本館,腊(音同習Xi)是風乾的意思。館方經營用心而志工多,免費入場。建於1924(大正13),日治初期為開發台灣森林資源,調查野外採集而建,便於保存比對及分類植物個體。新館在和平西路森林研究大樓。
建立於日治時期的林業試驗所植物標本館,目前免費參觀,介紹臺灣植物採集與新種命名的歷史。
小巧、精緻。一樓是腊葉館的歷史,有關日治時期植物標本採集製作的介紹,二樓則是定期特展。
小巧的館所,目前展出的內容與國內漫畫作品“採集人的野帳”相關,連結性很棒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於1924年興建,原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腊葉館」。野外採集的植物乾燥製成「臘葉標本」保存,以供鑑定植物種類。因此成為臺灣第一座專為貯藏植物臘葉標本而興建之標本館,是臺灣林業研究與植物資源調查的發祥地。台北植物園腊葉館與植物標本館特別規劃「植物學名裡的臺灣古地名」展,同時開放腊葉館旁的「臺灣地名植物溫室」, 以台灣地名為名的植物,例如「桃園石龍尾」、「新竹油菊」、「基隆葡萄」這些珍稀的原生植物,被收集種植在腊葉館旁的臺灣地名植物溫室建物裡。
1924年的建築,內容已經過裝修,展廳小而巧,展示一些植物標本及採集工具和一支介紹日本植物學家的動畫可欣賞,可細細觀看。亦是個逛完植物園可以進去吹吹冷氣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