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三山國王廟古蹟歷史
創建於清乾隆7年,是一座保有完整潮州風格的廟宇,原是廣東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山之神,屬於潮州地方的鄉土神,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神格。關於三山國王信仰的起源,元人劉希孟與明人勝端明在《明貺廟記》及《三山明貺廟記》中有詳盡記載。三山國王廟的信仰得以由潮州移植臺灣,主要在於移民勢力擴張。潮州籍民入臺可溯鄭氏時期,而這些潮民便與臺南三山國王廟的建立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清領初期渡海禁令的限制,移臺者大多單身,為了旅途平安,便先在家鄉的三山國王廟中求得爐香,做為保佑的精神支柱。出來臺灣的移民居無定所,南遷北徒,因而帶動了信仰的傳播。在臺南,三山國王廟僅有一座,主要的原因在於臺南開發甚早,潮民所能拓張的勢力範圍十分有限,當然也因而保留了潮州地區早期的完整建築風格。文獻上有關臺南山三國王廟的記載,首見於清乾隆17年(西元1752年)魯鼎梅主修、王必昌的《重修臺灣縣志》為依據。直到日昭和13年(西元1938年)日本人前島信次在《科學的臺灣》〈臺南的古廟〉一文中,對於建廟時間提出了質疑。前者以清雍正七年為建廟時間,前島者根據前殿所立清乾隆九年的匾額推測應為清乾隆七年。不過在《三山國王廟的調查研究書》中認為比較合理的說法是:「草創於清雍正7年(西元1729年),清乾隆7年(西元1742年)由臺灣支線率粵東諸商民修建」。有感同鄉人士,前仆後繼、離鄉背井、孤獨無靠,因而闢廟一角,供鄉親來往寄居。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臺南三山國王廟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臺南三山國王廟 |
---|---|
古蹟編號 | 19850819000076 |
古蹟級別 | 國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寺廟 |
古蹟登錄理由 | 依中華民國73年2月22日頒行之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第47條綜合評定之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71年5月26日總統令公佈)第27條 |
古蹟縣市 | 臺南市 |
古蹟地址 | 臺南市北區西門路三段100號 |
經度 | 120.20296557085 |
緯度 | 23.001321601143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相關網站 | - |
臺南三山國王廟地圖資訊
臺南三山國王廟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臺南三山國王廟為一座三進三祠的廟宇建築,建築物坐東南朝西北,廟前有寬闊的廣場,兩側略有圍牆外,正面向廟埕開敞。正面通寬九開間,廟分三部分:中央祠宇三開間,屋脊及屋面皆稍高,兩側各倚三開間祠宇一座,屋脊及屋面較中央低,整體看來宛若緊相依靠的三座祠宇;大木結構以抬樑式為主。強調垂直與水平的結構力感為主要特徵。閩南建築中的弧形月樑多被透雕的隨材取代;兩柁、三柁下的隨樑枋,多化為類似雀替的雕花材;材料方面為磚、土、石、木等混和構造,實磚疊砌承重牆體,表面白灰粉刷,正面入口花崗石門框,屋面用黑瓦,瓦縫並用青灰做成類似筒瓦的瓦隴,再第一進前殿正面隴身並可見塑成如芹菜莖的灰梗縱紋,即仰瓦灰梗。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道廟
- 使用現況:外觀樸實無華,青灰色的板瓦與筒瓦,綠釉的瓦當與滴水以及粉白簡潔的外牆,給人莊重肅穆的感覺。
- 重點維護事項:磚牆風化、磚牆白華、屋頂防水、消防安全
臺南三山國王廟相關分享
[1]Kenny Shen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平直的中脊與浮雕,外觀相當有嶺南特色的三山國王廟,與一般台灣傳統建築外觀歧異,也是怕全台灣僅存。供奉三山國王,是潮州人的神祉。
[2]Kevin Chang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古色古香,樸實,有歷史古蹟的感覺。雖然有些可能斑駁或脫落毀損,但是維護維修需要費用,尤其如果要忠於原貌,更需要專業技師,所以或許先從我們做起,讓我們多關注關心,多愛護和珍惜。
[3]Muchu Chiang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111年4月撲空「預計維修到111年10月 111年12月撲空「預計維修到112年8月
[4]施友森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應是台灣最早的三山國王廟,建築很有特色美,但欠維護,人潮稀疏。
[5]HUAN YU SUNG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是國定古蹟。廟內主祀三山國王,左右殿分別奉祀天后聖母與韓文公。
[6]游振哲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難得一見的潮州式建築,主祀韓文正公,少有遊人
[7]工程系聖泰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2020-03-07(六)來三山國王廟參加的遊行
[8]劉景華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主祀三山國王,共十四爐。 老建築,沒有維護,實在可惜。
[9]Joyce Tsai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非常美 有特色的景點。非常建議前往參觀,但是前後殿都需要維護一下了~
[10]襯衫工房關於臺南三山國王廟的評價:
台南少見粵式建築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