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前李氏家廟古蹟歷史
「西山前」,位於金門島東北,是一個自然村形式的單姓聚落,居民全姓李。源自漳州李煌遠、李孫助父子後代,聚居金門島東北側的山西、後山前一帶,也是西山前李氏始祖。李孫助(二世祖),明太祖洪武年間武官,任守御百戶,鎮守金門北方海中的小嶝島以抗倭寇侵擾,洪武2年(1369)陣亡,遺孀攜二幼子(李德宗、李顯宗)往金門避難,繁衍成山西李氏。之後,李顯宗(第三世)一支遷往山前,以「桂林」為堂號,成為西山前桂林李氏的始祖。西山前李氏自此務農為生,在地利有限的環境中奮鬥有成,但分食者眾,周遭環境未能提供充裕條件,四世至八世之間,常有子孫分支他鄉,有遷回福建,也有遷往島內其他地方者。西山前李氏,明清兩代皆有賢子孫在官場出入,十一世之後人才輩出,武官有十一世李世暈官至參將,文官有十一世李松(字世濤)任江西饒州府同知。因擔任實官,也為父祖請得封典,其中以李松為父祖請得奉政大夫(正五品銜)的誥贈最早,也顯示出李家在當時已地位不低。此後,至二十一世仍有任官者,但以武官居多,如十六世李克堂任都指揮使,十八世李紀安任廈門海防廳總捕科,捐官者也不在少數。
出任官職外,西山前李氏不少人在清中葉以後經商致富。因西山前土地不足,家族繁衍人口增加,出外另謀生計者常就食海外,尤以南洋居多。自清嘉慶年間起至光緒年間,西山前李氏前往新加坡開設「九八行」(即批發行,因獲取二分利潤而名之),便達十八家之多。族人在新加坡經商致富,便匯款返鄉或回籍興建宅第與家廟,以壯家聲,光耀門楣,此為西山前李氏家廟興建的由來,約建於光緒32年(1906),民國48年(1959)曾局部整修。西山前李氏家廟,位於大小不同的30棟建築中心處附近,為李氏血緣凝聚中樞,也是子孫精神寄託中心。是一座三開間兩落兩廊的閩南式家廟建築,燕尾翹脊,淡雅樸實,莊嚴肅穆,是金門宗祠家廟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少數之一。
其建築價值主要位在正廳灰泥牆上留有「忠義廉節」四字為創建時所留下之壁畫,具文物保存的價值。建築的棟架木雕、彩繪等裝飾細膩完整,且多數保留始建時之原貌。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西山前李氏家廟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西山前李氏家廟 |
---|---|
古蹟編號 | 19990615000001 |
古蹟級別 | 縣(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祠堂 |
古蹟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文化資產保存法 |
古蹟縣市 | 金門縣 |
古蹟地址 | 金門縣金沙鎮西山前22號 |
經度 | 118.42769 |
緯度 | 24.49399 |
所屬主管機關 | 金門縣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 |
西山前李氏家廟地圖資訊
西山前李氏家廟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西山李氏家廟為兩進之家廟建築,建築物寬約9.75公尺、縱深19.73公尺,構造為承重牆結構與木棟架結構交互運用。外牆下堵用花崗岩石條丁順砌成,中堵為紅磚斗子砌,前落山牆以紅磚一丁一順砌法,後落山牆為白灰牆。前落屋頂採三川脊做法,屋坡兩側各以五壟筒瓦收邊;後落屋頂為硬山燕尾翹脊。脊墜以泥塑裝飾。 前落採雙榻受形式,中央大門及左右對看榻受門作為進入室內之通道,大門上方置「李氏家廟」四字之門額;大門前方有一對抱鼓石。身堵以彩繪、書法飾之;水車堵則以泥塑與交趾陶裝飾,在左側開天堵彩繪及水車堵有落款「時在丙五小春之月」、「光緒丙……」,故推測西山前李氏家廟興建年代為光緒丙五年,即光緒32年(1906)。建築右側立面牆留有軍事標語「安全第一」。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每年農曆二月二日、十一月十八日舉行春秋祭祖儀式。
- 使用現況:建築本體大致完好,部分木構件曾遭白蟻蛀蝕。
- 重點維護事項:部分木構件有白蟻蛀蝕痕跡,目前蟲蟻問題現況已排除,建議仍繼續觀察。
西山前李氏家廟相關分享
[1]宇。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給人一種思鄉的靜情緒。
[2]蔡渙良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很多快樂回憶的地方!
[3]王達仁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閩南古撲文化村落。
[4]李文漢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老家風景贊啦
[5]chang wallen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懷念的建築物
[6]蔡志和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值得一遊
[7]喜歡農莊民宿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古厝
[8]王允彬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9]Camy Yang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
[10]辛俊明關於西山前李氏家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