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探索其他設施類型古蹟的深遠歷史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古蹟歷史

道光初年(1820年代)金瓜石地區由廣東客家人開闢,原先從事農耕,直到光緒十九年(1893)發現金礦,此地因而吸引大量人口前往開採,促成聚落興起。 明治二十八年(1895)日軍佔領基隆地區金礦及砂金產地,為了杜絕濫採,於明治二十九年(1896)下令禁止民間採金,而後金瓜石地區由日本企業田中組取得礦山礦權。 昭和八年(1933)日礦接收經營金瓜石礦山後,於水湳洞地區興建製鍊場,並在昭和十年(1935)建設新山溪到製鍊上方儲水池之水圳及長仁橋下至濃泥槽水圳等兩大系統,其中包含水壩、水圳橋、沉砂池等工程。約於民國七十六年(1987)因颱風引發土石流,損毀水圳系統喪失功能,便不再使用。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探索

古蹟評定基準

  1.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2.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
古蹟編號20050811000001
古蹟級別直轄市定古蹟
古蹟類型其他設施
古蹟登錄理由一、水圳沿線相關設施,見證金瓜石淘金的礦業開發歷程,深具歷史、產業、地方發展的特色與意義。 二、水圳沿線相關設施,在產業建築類型上,具稀少性。 三、本地基本上仍保存相當完整的生態環境,人為破壞不大。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款
古蹟縣市新北市
古蹟地址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段15-5、20-8地號
經度121.85378478525
緯度25.112152224255
所屬主管機關新北市政府
相關網站-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地圖資訊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外九份溪圳橋全長3304公分,主拱長1795公分,橋面呈西高東低,引水道為西側長東側短的不對稱造型,主拱橋為開腹式,兩側各有四個肩孔、四根長短不一且上細下粗的支柱,與橋面及主拱相接處設有45度收頭,橋面呈凹字形,無加蓋,東西兩側引水道分別設一根及兩根支柱,並以拋物弧線型跨越溪床;內九份溪圳橋全長1580公分,橋面呈西高東低,主拱橋為開腹式,兩側各有四個肩孔、三根支柱,橋面呈凹字形,與主拱相接處無收頭,橋壁上方各鋪設紅磚,以水泥砂漿黏著,以拋物弧線型跨越溪床;濂洞溪圳橋全長7,124公分,東側橋礎露出,上方設置兩列斷面為五角形的板狀橋柱,橋柱間有扶柱,與橋面同高,臨溪谷側的橋柱上方有架設橋面,橋面呈西高東低,靠山坡的一側則無橋面。 資料來源:臺北縣縣定古蹟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閒置且不作使用。 資料來源:臺北縣縣定古蹟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 使用現況:水圳系統路線上共有三座圳橋,修復前外九份溪圳橋(三層橋)、濂洞溪圳橋有混凝土剝落及鋼筋外露等情形,內九份溪圳橋水圳內部則有泥砂沉積。 經民國一百零六年(2017年)修復工程後進行植被清除、結構補強及景觀工程等,現況已修復完畢。
  • 重點維護事項:應進行定期環境維護,並檢視古蹟本體是否有開裂、錯位或崩塌等現象。 資料來源:臺北縣縣定古蹟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相關分享

[1]傻剛關於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的評價:

餐點飲料不錯,但是小貴

[2]卓守仁關於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的評價:

[3]naö關於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的評價: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相關圖片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介紹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介紹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介紹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