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公金龜頭礮臺古蹟歷史
第一次築城1717(康熙56)年,稱澎湖新城。
第二次築城1864(同治3)年,稱金龜頭礮臺。
第三次築城1887(光緒13)年春1~2月間(農曆正月),稱金龜頭礮臺。
第四次築城1902(明治35)年5月20建,1904(明治37)年9月15日完工,稱天南礮臺。工事總間為支部長工兵少佐柴恒房,主任官為技手石川義仙、菅野外三郎、杉野中造。
西元1887年由總兵吳宏洛所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乙未之後,日軍地圖上明白的標示了這個砲台,日軍於佔領大城北炮台後,向西挺進準備攻佔馬公時,受東角砲台及西嶼砲台的猛烈攻擊,隨後日軍自東門突破,占領東角砲台及金龜頭礮臺。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馬公金龜頭礮臺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馬公金龜頭礮臺 |
---|---|
古蹟編號 | 20011121000002 |
古蹟級別 | 國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關塞 |
古蹟登錄理由 | 1.本礮臺為劉銘傳新築九座砲台之一,不僅與西嶼西臺、西嶼東臺同時興建,同時是當時四座礮臺中最重要的一座,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 2.本砲臺位馬公街區附近,對於澎湖之觀光具有直接之貢獻。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 |
古蹟縣市 | 澎湖縣 |
古蹟地址 | 澎湖縣馬公市馬公段2664、2664-3、2664-4、2664-5地號 |
經度 | 119.55773676027 |
緯度 | 23.56328384262 |
所屬主管機關 | 文化部 |
相關網站 | 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Jinguitou(Facebook) |
馬公金龜頭礮臺地圖資訊
馬公金龜頭礮臺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與西嶼東台、西台同為全澎戰力最強大之砲台。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修復工程完成後,於106年4月26日對外開放,目前為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 使用現況:軍方已釋出,目前由澎湖縣政府文化局接管。 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參觀資訊: 5月1日至9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8:00 10月1日至4月30日:週三到週日9:00-17:00 澎湖戰役秘徑(地下坑道)採購票參觀:上午梯次-10:00;下午梯次-14:30、16:00 閉館前15分鐘停止入園
- 重點維護事項:整體而言,金龜頭礮臺主要為磚石造及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結構。由於有軍隊駐守,大致維持結構功能。有關現況損壞裂縫在5mm之間可以環氧樹脂修補,部分非原古蹟遺跡建物建議採用拆卸整修後,按原仿作修復。對於損壞現況的修復首先以加建物的拆除,再進行適當的輕度修復。當地的植栽如仙人掌、瓊麻等,構成砲臺地應有的獨特景觀,除非生長在古蹟建築物上,有礙古蹟之保存,建議與以原生原樣保存。在環境的改善上,因四周環境的地形覆蓋及改變,對於營區的排水系統以利用觀察積水現象,配合輕度修復進行改善,為修復的首要任務。至於營區及地道因為有部隊持續使用,潮化現象並不嚴重,於修復後利用除濕設備便可控制古蹟劣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