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縣城殘蹟古蹟歷史
古蹟評定基準
-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 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鳳山縣城殘蹟基本資訊
古蹟名稱 | 鳳山縣城殘蹟 |
---|---|
古蹟編號 | 19880226000004 |
古蹟級別 | 直轄市定古蹟 |
古蹟類型 | 城郭 |
古蹟登錄理由 | 具有保存價值(備註:1998年5月14以前由內政部公告,未明述指定理由) |
古蹟登錄法令依據 |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4、5款 |
古蹟縣市 | 高雄市 |
古蹟地址 | 高雄市鳳山區高雄市鳳山區三民路44巷內(東便門);鳯山區中山路5巷內(訓風砲台);鳳山區曹公路曹公廟後方(平成砲台);鳳山區復興街與立志街口 (澄瀾砲台) |
經度 | 120.35648928389 |
緯度 | 22.627757988069 |
所屬主管機關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相關網站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網 |
鳳山縣城殘蹟地圖資訊
鳳山縣城殘蹟建築與使用情況
- 建築特徵:1.東便門及東福橋:東便門為單栱道之城門建築咾咕石結構物,表面被覆以水泥沙漿,並於城門內栱間嵌入鋼筋便梯以便登城頂。 城門頂舖紅色地磚,四周外緣鋼筋露頭結以鐵線圍繞。而東福橋是目前全台僅存的清代橋樑之一,六角形的船形橋墩,橋面石板雖然尚存,然而已加舖混凝土與瀝青道路。 2.三砲台:三座砲台訓風、澄瀾、平成,整體構築皆以咾咕石組砌牆基,及代表該構造物之“門額” (包括東門、郡南第一關、迎恩等)。 在特色上,訓風砲台為雙弧形制,係順著護城河及鳳山溪之地勢而建,面向東南;額題「訓風」是三砲台中門額唯一內向者,兩字題於清道光18年(1838),左右以灰塑夔龍及書卷圖案裝飾,為台灣其它砲台所罕見。 澄瀾砲台沿護城河而建,為八角形制,護城河、二翼弧牆及銃孔(內大外小)尚留存;平成砲台為長方形制,修復後設置數處射口,雖不見昔日之大砲,亦聊以想像當年風貌。
- 室內裝修:
- 使用情形:目前三座砲台業已修護完成,整個砲台空間除古蹟本體可至砲台頂瞭望外,附屬砲台的空間,配合景觀整修為社區鄰里公園之形式,提供當地居民休憩之用。
- 使用現況:今鳳山新城所存的遺蹟,只餘東便門,及其門外的四孔三墩東福橋,而曹謹於道光年間所建之六座砲臺,今僅存「訓風」、「平成」、「澄瀾」三座。
- 重點維護事項:無
鳳山縣城殘蹟相關分享
西元1804年(清嘉慶9年)一直到1837年(清道光17年)間,清朝政府相繼在鳳山新城的角隅興建6座砲台,目前仍存有3座,都是依照地形興建。 砲台採用咾咕石及卵石為主要建材,位置是在當時鳳山新城的東南角,從東便門沿著鳳山溪走就可以看到了。 IG: t.p.f.v_1798 FB: 旅。拍。食。攝。1798
清朝鳳山新城曾興建六座砲台,外設城濠,抵禦盜匪侵擾。目前僅存三座砲台,即「訓風、平成、澄瀾」;城濠為護城河,即「曹公圳」。
列為古蹟的砲台遺址 一旁是過去重要的治水建設曹公圳 大約為五分鐘左右的景點
一個被冷落的古蹟,但親自走一趟,仍能稍微感受過去年代的氛圍,連續走幾個同年代的古蹟景點,更有感受。
少數僅存的砲台 雖是古蹟 但其實也就是個平台而已 作用應該和公園差不多 讓周圍的住戶閒話家常的所在 2014/10/18 [1ST
位在中山路龍山寺右側後方的訓風炮臺,為早期從閩粵移墾及貿易船之上岸的要塞,鎮守著鳳山溪往前鎮河出海口的要衝,戰略形勢非常重要,如今僅剩大砲台。 訓風炮台於清道光十八年時於鳳山新城的四個角落建築了六座炮台,東南與西北角落各兩座,東北與西南角落各一座;目前僅存的三座炮台分別為「訓風砲台」、「平成砲台」、「澄瀾砲台」。 目前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訓風炮台則位於當時的東門城牆東南隅轉角處,牆面呈現圓弧形,正面朝東,上方俯瞰視野寬闊;前方鄰近鳳山溪與城壕匯流處,是一要衝位置,防守地位相當重要。 訓風炮台主要建材為卵石,明顯可見其歷史悠久;牆身嵌有花崗石匾額-「訓風」,兩側則以泥製塑型、造型柔美的書卷作為裝飾,工法嚴謹,具藝術價值;然而經歷烽火與歲月損壞,原本綿長的城牆如今只剩十多公尺長。 附近公園、寺廟環境清幽,讓許多民眾閒暇無事的時候,總愛來河道邊散步。訓風炮台旁,沿著河岸走,溪林園道有寬敞的紅磚道、設施、花草供民眾休憩漫遊。有時間不妨來此走走,感受歷史文化之建築景觀。 文/網 👉與另一座“平成砲台”算是鳳山維持最好的二座砲台。 👉砲口已不見,夜晚人煙稀少,燈火昏暗,不太推晚上去。 👉幼稚園在旁,早上聽到學生笑聲,一種砲台也不會寂寞感覺。
離東便門和龍山寺很近,沿著鳳山溪走過來即是
清朝時期為了防禦鳳山而興建此砲台,如今遺存的現址正好述說這段歷史。
訓風砲臺位於鳳山龍山寺的右側,從龍山寺沿著中山路走,沒多遠的地方,就是中山路五巷轉進去,就可抵達訓風砲臺。砲台前的道路旁立著一幢小磚塔,上面題字「訓風砲臺」,旁邊有一塊粉色石碑, 說名砲臺為三級古蹟。 砲臺以硓𥑮石、卵石(砲台牆體、城牆),磚(踏道門樓、階梯、砲台女兒牆、頂舖面),黑糖、糯米與石灰合成的三合土(砲台內部填土)為建材,橫額「訓風」嵌於城牆內,左右兩側有泥塑之書卷裝飾,牆身呈現長條弧形狀,正面朝東,前面濱臨鳳山溪與護城河(城濠)合流處,護城河就是曹公圳,炮臺舊有的城牆只剩下十餘公尺吧! 現今留存的砲臺還有澄瀾砲臺與平成砲臺,還有附近的一座僅存的城門~東便門,可以順道去參觀瀏覽。
登高望遠的好地方,眼觀奔波的人潮,耳聽城市的喧囂。